在疫情期间,“宅家不出门就是为国家做贡献”。但是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说,看病、配药等均无法延后,而出门不便,就医不便,实在是令人心焦。

  上海市风湿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吕良敬教授指出,疫情期间类风湿关节炎要兼顾好病情与新冠肺炎防护,必须了解以下6大问题。

  吕良敬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科室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风湿病研究所副所长

  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风湿病精准医疗项目首席科学家

  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1

  “类风关”可致残 切忌随意减药停药

  类风湿关节炎(简称“类风关”)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由免疫系统紊乱所导致。

  由于需要终生治疗,长期规律用药,而治疗效果不立竿见影,往往是服药多、效果慢、这让不少患者产生了“治也治不好,不治也不要命”的感觉,从而不重视及时治疗。

  吕良敬教授指出:“类风湿关节炎需要长期规律用药,一旦擅自停药,病情容易反复,一旦复发后可能增加治疗难度,病情更难控制,甚至严重者还可以导致关节破坏而致残。疫情形势虽严峻,但类风关患者也需坚持系统规律的治疗、切记随意减药停药。”

  2

  病情稳定患者可咨询互联网当地配药

  疫情特殊时期,吕良敬教授指出:“对于病情稳定的类风关患者,最近没有特殊不适的,尽量减少乘坐共交通工具甚至长途到医院复诊的次数,可以在当地医院复查开药。”

  “另外也可以通过符合国家规定的互联网平台,与医生进行线上咨询,一些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也将有机会下沉到基层医院,方便类风关患者在当地配药。”吕良敬教授强调。

  3

  疫情严控下造成的治疗不便怎么办?

  疫情特殊时间,全国各大医院都进行了严格的管控,不少医院门诊暂停了“静脉输注”等治疗,这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说,部分的中重度患者也需要使用皮下注射类或者静脉输注类的药物,这些患者该怎么办?

  对此,吕良敬教授解释道,“类风关的一些针剂或者静脉输注类药物,一般用药周期较长,1个月一次或2个月一次,受到影响的病人比例不多。此外,患者也可以取药后回家自行注射。目前也有疗效相当的口服靶向药物,在疫情时期,更方便患者,给药方式也更为安全。”

  4

  这些患者依然要争取到医院复查

  “一些病情突然加重、例如关节肿痛得很厉害,目前的用药方案无法很好控制病情,这部分病人需要到医院调整用药,切不可耽误!”吕良敬教授指出。

  类风关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基本病理表现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可并发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抑郁症等。

  “这个时候是不适合呆在家里网络咨询的,患者需要到医院来,完善检查后调整用药方案。”吕教授强调。

  5

  出现“发热乏力”莫惊慌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果有患者出现“发热乏力”怎么办?

  吕良敬教授表示:“类风关患者一旦感染新冠肺炎,发展为重症的可能性大,如若患者发生‘发热、乏力、咳嗽’等高危症状一定要重视,但无需惊慌,注意做好鉴别。因为‘发热、乏力’也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的迹象,伴有明显的‘关节肿痛’,一般不伴有‘咳嗽’呼吸道感染症状。而新冠肺炎导致的‘发热乏力’往往伴随咳嗽,但是并没有关节肿痛。此外还可结合‘流行性病学的接触史,是否到过疫区,与疫区相关人员接触史’来鉴别。”

  6

  疫情期间如何自我防护?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长期服用的药物都是免疫制剂,其免疫力和病毒抵抗力较差,更需要严格避免接触感染源。”吕良敬教授提醒,“疫情期间应减少外出,患者长期居家也需要注意健康、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C、避免劳累、适当活动、提高免疫力等。”

  “如需来院就医,注意提前线上预约,出门戴口罩,避免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做好更严格的自我防护。”吕教授强调。

  本文来源:生命时报

  老年之声转载编辑:杨滢// 责编:李沛// 监制:汪群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