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因为生活或者工作中的种种原因,难免就会出现气血不足的表现。一个人一旦气血不足,那么他的生活、工作,乃至方方面面都会受到极大影响。而且,如果气血不足时间久了,人的身体也会受到极大的损伤。因此,早点发现自己有没有气血不足的症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气血不足有哪些危害?

  1、影响心脏

  如有心慌,气短,胸闷的现象出现,有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了。需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

  2、影响大脑

  气血不足会伤及大脑。头晕,或者是记忆力下降,是最初大脑出现血液不足的常见表现。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大脑出现问题,就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大的麻烦,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影响肝脏

  脂肪肝和高血脂可以说是肝脏长期缺血造成的。要想肝脏不出问题,首先要保证供血充足。

  4、潮热

  气血不通还会引起潮热,同时还会出现干燥、红肿、发热等现象。这是由于身体里的热量不能通过气血输送至其他部位,热量聚集而导致的。

  5、影响肠胃

  气血不足会影响肠胃功能,因为肠胃的正常运转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而气血不足时,肠胃也会缺血,从而削弱肠胃功能,导致肠胃功能变差。

  如何判断是否气血不足?

  1、观察皮肤是否光泽有弹性

  一个人如果气血充足,通常都会在皮肤上表现出来,例如白里透红、没有色斑皱纹、皮肤光滑有光泽,都代表着身体状况良好。相反,皮肤暗淡无光、皱纹色斑多、粗糙都代表着气血不足,这时需要留意补充气血。

  2、观察手指的状态

  看是否气血不足,可以观察手指的指甲是否有半月,如果只有少数指甲有半月形,那应留意是否体内的寒气重、气血不足、精力透支等情况出现。

  另外,还可以观察指甲是否平滑有光泽,有没有出现纹路;手指指腹是否饱满有弹性;手部常年冰凉等。可以通过手指状态的观察,看是否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

  3、观察牙龈状态

  气血不足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牙龈出现萎缩,如果突然觉得平时用餐时经常塞牙缝,就应该注意是否气血不足导致的牙龈萎缩、牙缝变大。

  4、观察头发是否柔顺有光泽

  头发的状态与肝脏、气血的问题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如果气血不足就会出现发质干枯,发黄等问题出现,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脱发问题。

  5、观察运动后是否气喘疲惫

  气血不足的人在剧烈运动后,经常感觉上气接不到下气,稍作休息后也不能缓解,这时应该注意重视是否气血不足导致的。

  6、观察睡眠质量是否良好

  一般来说,虽然小孩子的抵抗能力差,但他们气血充足,睡眠质量好,甚少会发生失眠的现象,但一个人如果睡眠质量差,容易惊醒、就需考虑是否由于气血不足导致的失眠多梦、难以入睡。

  7、观察眼睛是否无神疲倦

  人们经常所说的“人老珠黄”,一般是指上了年纪之后,眼睛泛黄,同时如果一个人气血不足,也会表现在眼睛上,眼睛会表现出浑浊无神、眼干无力等症状。

  8、观察耳朵是否嫩滑有光泽

  气血充足的人通过耳朵会表现出光泽、粉嫩饱满的特征,如果看到一个人的耳朵无光泽、皱纹多,这便可能是气血不足惹的祸,需要适量的补气血。

  做好这5点帮你容光焕发

  1、食补食疗

  补气血首先得补足血液。应该多食用动物内脏、红肉类,这些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可以给我们的造血功能提供稳定来源,并且这种铁比植物铁更便于吸收。另外可以多食用枸杞、红枣等食物,可以起来补充气血的作用。

  2、饮食管理

  要保持膳食平衡,不要为了铁元素的摄入大量的食用肉类内脏而忽略了蔬菜。这样会导致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过高,不利于肠胃消化,同时容易导致过度肥胖。应该保持膳食均衡,摄入足量的肉类和蔬菜,可以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有利于气血供应。

  3、日常锻炼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可以有效帮助我们疏通经络,气血顺畅流动的。可以尝试跑步、游泳、太极、球类活动等,都是很不错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体力,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增强造血功能。

  4、调整习惯

  要保持正确的作息习惯,人体在夜间12点之后是会进行活跃的代谢活动的,如果此时的我们不及时的睡觉,会加大身体的损耗,不利于身体的正常代谢。同时长时间的熬夜会导致内分泌的失调,影响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运行,久而久之就容易气血不足。因此应该最大程度的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尽量保证有7-8小时的睡眠时间。

  5、乐观心态

  悲观主义者神经里会产生消极因子,经常性的紧张难过、害怕迷惘会导致身体器官也沾染上悲观因子,活动会变得越来越迟钝。同时过于悲观会导致身体内部调节失常,会见到很多的内分泌失调,从而影响气血运行。因此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多出去走走,结交朋友,大胆交谈,你会发现当你积极面对事物时,身体也会积极的给你回应。

  气血足的时候我们会变得面色红润,谈吐大方,做事也会越来越自信,因此我们要从日常生活开始调整,保证我们每天都有充足的气色!

  本文来源:家庭医生在线、BTV我是大医生、生命时报等综合

  老年之声编辑:李沛// 责编:李雨楠//监制: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