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忠市红寺堡区,冯思齐是首屈一指的枸杞种植户,个人种植550多亩,也是最年轻的一个,今年只有28岁。

  “多数大学同学都在做会计工作,我是唯一一个回农村老家的。”冯思齐大学读的是会计专业,2013年毕业后回到家乡红寺堡镇红海村创业。

  眼前的冯思齐一脸黝黑,那是暴晒的结果。每年七八月份,是冯思齐最忙的时候,他要到田间指挥工人采摘、装箱、称重,被太阳从早晒到晚。

  冯思齐的枸杞种植基地,位于一片低矮小盆地中,连绵成片。主人告诉记者,土地含碱量至今还很高,不适宜种庄稼,却十分适合种植无污染的绿色枸杞。

  刚回家时,冯思齐提出发展枸杞产业时,遭到了父亲的反对,当时田里大面积种的是甘草。通过做工作,父子二人引进宁杞5号、宁杞7号枸杞,并逐渐发展成主导产业,甘草“退而成其次”,目前只剩86亩。

  冯思齐推出的是“沙洲杞红”品牌。“过去红寺堡就是荒漠,大规模移民后才被一点点打造成绿洲。”他指着自家枸杞基地说,他和父亲用一生光景见证了这片土地发生的生态变化。

  去年,冯思齐收获枸杞干果35吨。与经常波动的枸杞散货价格不同,“沙洲杞红”逐渐打开了市场知名度,价格始终稳如磐石,价格最高的半公斤包装枸杞卖到109元,赚得可观利润,且逐年水涨船高,同时也带动了乡亲们的增收。去年,冯思齐累计用工近万人次,劳务支出130万元,辐射周边多个村庄,带动200余户建档立卡户就业,每名长期工年收入达一到两万元。

  对一手创办的“沙洲杞红”枸杞,冯思齐有着很深的感情,甚至以品牌自豪,连微信名都设为“沙洲杞红(冯思齐)”,已然“人杞合一”。

  情到深处,冯思齐为“沙洲杞红”操碎了心、受尽了累,却也无怨无悔。

  最忙的枸杞采摘节,他连续两个多月吃住在枸杞基地及加工厂,每天只能休息三个小时,连回家的功夫都没有。期间,他佩戴对讲机,指挥基地、厂区两头工人们采摘、脱蜡、烘干,“连拨手机的时间都没有,用对讲机会更方便”。

  有时累得实在顶不住,冯思齐就小眯一会儿,“一点儿岔子也不敢出。”

  2019年夏天,工人们在烘干枸杞时,出炉的一刹那没有把握好火候,整间烘干房的枸杞都被烤焦,多达2吨,损失十几万元。从此,冯思齐更加用心了,在枸杞即将烘干的关键时刻,不管多晚都会守在烘干房前,亲自拍板出炉时机。

  入冬后,枸杞人进入一年中最为清闲的时刻,冯思齐却依然忙碌不已。1月13日,他驱车到中宁县枸杞交易中心,考察市场行情,回来后又忙着打包发单,为客人发货。

  近年来,伴随着电商的兴起,冯思齐借助微信小程序、拼多多等平台,在线销售“沙洲杞红”枸杞,目前已达到总销量的2/5。

  冯思齐表示,红寺堡区正在奋力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脱贫致富示范区,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不可限量的发展机遇,让他更加庆幸当年作出的返乡创业决定。

  作为一株“沙洲杞红”,冯思齐已然深深扎根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宁夏日报记者 杜晓星)

c9bf4192181d0ffab84f7db4fbd747b.jpg

图片由冯思齐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