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们认真听取发言。

 

代表们认真听取发言。

  1月11日上午,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银川开幕,备受关注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也随之“出炉”。《报告》指出,我区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战的决胜年,固原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确保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1月12日,记者采访了固原代表团杨刚、王学军、马金国三位人大代表,他们从实际举措入手谈做法、谈经验,记者深刻感受到他们在脱贫攻坚中的决心和信心。

  防止返贫是核心

  在悦海会议中心固原代表团门口,摆放着固原市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生态建设、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作战图,一目了然,吸引了来来往往的代表们驻足观看。站在作战图面前,杨刚代表介绍,2019年固原市脱贫攻坚稳定持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隆德、泾源、彭阳3县实现了高质量脱贫,原州区也具备了脱贫摘帽条件,西吉县硬件条件全部达标,全市减贫3.86万人,贫困人口减少到0.6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55%。 

  “2020年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就要抓剩余贫困人口脱贫,特别是西吉县脱贫摘帽;同时,紧抓巩固原州、隆德、泾源、彭阳4县区脱贫攻坚成果。”杨刚代表表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最核心的就是要防止返贫。他强调,对边缘户和监测户中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群体,采取“双兜底”的方式。“意思就是通过社会保障进行兜底,但也不能‘一兜了之’,要在兜底的基础上,再叠加一个产业的有资产性收益扶贫。” 

  同时,对监测户和边缘户进行产业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要进行产业扶持,同时要跟进保险,“因为这部分人群是介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之间,有些脱贫攻坚的政策他们享受不上,这就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从农业渠道补齐,争取所有的农村人口都要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

  打好收官之战

  接过杨刚代表的话茬,王学军代表意味深长地说,“西吉县是全区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重的县区,是今年全区最后一个脱贫摘帽的县区。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从15.5万人减少到目前的4320人,贫困发生率由34.4%减少到目前的0.95%。现在剩余的贫困人口占固原市6800人的63.5%,占全区1.88万人的23%。”这一串串数字深植王学军代表脑海中,同时,也让他压力倍增。 

  具体怎么做?王学军代表认为精准脱贫,产业是核心,是基础。首先,聚焦马铃薯、蔬菜、肉牛屠宰加工和服装加工,在严格环保标准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建好用好60个扶贫车间,就地吸纳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其次,严格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采取信息比对和逐户逐人排查过筛子的办法,对全县所有农户再次进行拉网式排查,边查边改。重点突出非贫困村、非贫困户、非常住户、边缘户、监测户、有大病和残疾人口的特殊困难户、未脱贫户、薄弱村等最容易出问题的8个薄弱环节和群体,确保小康路上绝不漏下一户一人;再次,改进工作作风,县乡村三级干部总动员,扶贫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全员参与,防止弄虚作假、数字脱贫,既保证数量完成,又保证质量过硬。

  后续产业要跟上

  要说脱贫致富,来自基层的马金国代表最有发言权,“以我这几年的工作经验来看,百姓脱贫后要继续巩固提升、发展产业。”马金国代表说得很直白,“拿养牛产业来说,农户一般养牛不要超过20头。牛养多了劳动力跟不上,饲草料不充足,收入就增加不上去。20头以下,小而精,自己出人工,自己家种饲草料,卖牛所得就是纯收入。” 

  马金国代表介绍,在农村除了养殖产业更多的是种植产业,即便如此也不能单一,要像螃蟹一样多条腿走路。“拿我们村来说,农户家除了肉牛养殖,还有红梅杏和小杂粮,假设肉牛养殖有风险,还有红梅杏和杂粮来替补。”马金国代表坦言,农村产业单一的话,一旦发生风险百姓容易返贫,所以要提前补齐短板。 

  在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蔡川村,为了防止返贫,开展“两个带头人帮扶帮带工程”,由帮扶人时常到监测户家里及时了解情况,在培育产业、种植技术上予以倾斜。 

  让马金国代表感受最深的是,这几年帮助老百姓脱贫过程中,最大的工作是抓好了党建。“抓党建就是抓工作、抓党建就是抓经济、抓党建就是抓产业、抓党建就是抓人才队伍建设,把党建抓实了,全盘工作就抓好了。百姓脱贫致富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记者  安小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