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石轮囷隐涧幽,烟笼月照几经秋。可怜琢作团团磨,终日随人转不休。”农耕时代,石磨是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隆隆”声中,农作物经多次碾轧脱壳,完成从粮食到食品的第一道加工。如今,石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退不去的,是它留下的生活记忆。

  周末放学回家推磨是“必修课”

  “每到周末放学,回家最重要的事就是帮父母筛选麦子、燕麦、谷子,淘洗后晒干研磨。”今年48岁的罗小东说。 

  “石磨是用外力把粮食去皮或研磨成粉的石制工具。早期驱动石磨的动力有人力、畜力和水,在缺水又少畜力的山区,人力就是石磨的主要动力。”罗小东的老家在彭阳县,他回忆说,小时候,家里的大人经常凌晨三四点就起床,一直推磨到下午三四点,将麦子去皮最终变成面粉。 

  “推一天石磨,一圈又一圈不停转圈,人极易产生疲劳,头晕目眩都不想吃饭。”小时候推磨的经历给罗小东留下了深刻印象。“推磨是对人体力和毅力的考验。手握木杆推着石磨转,前几圈时劲头十足,看着面粉不断流出还有些许兴奋和成就感,可几圈过后就会发晕。这时候,我通常会唱歌、喊调子为自己鼓劲加油,缓解疲劳。磨完面后,母亲用细纱做成的箩过滤面粉,用最细的面粉给孩子们做长面犒劳。”罗小东笑着说,那时最期待的就是能吃上母亲手擀的石磨面条。

  驴拉磨效率是人力的三四倍

  石磨是由摞在一起的上下两扇石构成,上面一层为动盘,下面一层为转动盘。两扇石磨的接触面凿有排列整齐的磨齿,粮食从上扇的孔进入两层中间,沿着纹理向外运移,在第一层滚动过程中粮食被磨碎,形成粉末。 

  “随着农村养殖业发展,人们开始普遍用牲畜拉磨,解放了人力,也提高了石磨磨面的效率。”家住隆德县的柳成回忆说,在家畜中,驴最适合拉磨。“驴的身体灵活,相对牛、马、骡等拉磨速度也更快。拉磨时,用一个专用木架将驴固定到石磨前,为了防止驴发晕、偷吃,还要给驴戴上眼罩。” 

  “驴拉磨的效率是人力的三四倍,尤其是一些大型厚重的石磨,牲畜显得更加有力。”柳成说,“一般的石磨直径在1米左右,还有直径超1.2米的大磨,这就需要体力更强壮的牲畜。把囫囵粮食研磨成面粉,最少需要4遍,25公斤麦子磨一遍需十几分钟。”

  电动磨面机替代石磨成“宠儿”

  除了用人力或畜力,还有以水作动力的水磨。水磨大都安装在水的冲动力比较大的地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水磨比较普遍,在固原部分地区,至今保存水磨磨盘。”家住原州区的丁生有回忆,“水磨动力强劲,磨盘直径一般在两米左右,一次磨的粮食是小型石磨的两三倍。” 

  随着电力普及,电动磨面机遍及村镇集市及村组,石磨逐渐被淘汰。“相对石磨,电动磨面机的优势更明显,加工的面粉更细腻且速度快,几百公斤粮食用石磨需要几天时间,用电动磨面机几个小时就能完成。”丁生有说。 

  “现在电动磨面机的功能越加完善。起初,电动磨面机需要人工上料、分料,现在所有环节全部由机器完成,效率又提高了。”丁生有说,“石磨、电磨各有优势。石磨磨面虽然慢,但没有发热过程,可以保留粮食纯真口味;电动磨面机磨面快,但在快速研磨过程中,面粉发热会破坏口感。” 

  随着社会发展,原生态绿色食品越来越受人们青睐,为了迎合消费需求,人们巧妙地将古老技术和现代化元素结合起来,创造出了用电动机驱动的现代石磨。“电动石磨既保留了石磨工艺的低速运转、精研细磨的传统特色,又极大地提高了面粉量,满足人们对石磨面粉的需求。”丁生有说。(记者 剡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