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同心12月4日消息 (记者郭长江、许新霞,图片均由郭长江拍摄提供)丁建华帮助过的人何止马国才一个?见到李向兵时,他正牛圈里清牛粪。14头大大小小的西门塔尔肉牛,围着他的身前身后,甩着尾巴悠闲地吃着草。指着其中两头黑白相间的母牛了他的养牛故事:一开始就是丁建华书记给赊的这两头黑白花。我的这些牛都是这两头黑白花繁育出来的……”
一束光里的希望

  十几头牛,30多万元的财产。对李向兵来说,连做梦都没想到过。前几年,他一直在外务工,年收入2万元,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没料想,2017年腰部的一次意外受伤再也干不了重活,只好卷起铺盖回家正当一筹莫展之际,丁建华敲开了他的家门

旱天岭村地貌

  丁支书给我说,不行了你买两头大母牛吧。我说,现在没钱。他说,钱你不要愁了给我赊了两头黑白花的基础母牛。我就从那两头现在发展到17头。昨天6万6卖掉了3头。”李向兵说,他家的牛能养到今天这个情况,离不开丁建华的鼓励和帮助。平日里,只要因为牛的事情给丁书记打电话,他立马就到。

村第一代养牛棚

   今年6月9早上,李向兵一头母牛难产他赶紧给丁建华打通了手机。结果放下电话没几分钟,丁建华就赶到他家的牛棚里,来了以后,根本不嫌脏,帮胎位不正的母牛生产牛生产时的脏水把浑身上下的衣服全部都弄湿了。直到最后将小出来,他把衣服脱了,右胳膊上肿了三个红印子,疼了好几天。

村第二代牛舍

  打电话,在常人眼里是小事。在丁建华眼里,可是直接关联到村干部形象的大事。采访中,有村民电话打过来,询问老人养老保险认定的事情,他一口应承下来,帮忙给证明办理。他的手机来电里,有名有姓的好多电话都没顾上接。反倒是没有名字的电话全都接了。他说,这是因为有名有姓的全都是亲戚朋友,白天忙了顾不上接就不接了,等有空时再回过去。但凡是没有名姓的都是村民来的电话,因为太多了,手机输不进去就不输名字了。没有名姓的来电必须接,有时就算在开会,他也会接。因为群众给他打电话,都是有事找他,不能让大家觉得“支书连他电话都不接”,老百姓会失望的。

李向兵和他的牛

  问及他脑子哪来那么大的“内存”,把百姓的事情样样记住。他笑着说,他的秘诀就是遇见一件事情就赶紧办掉,不积压群众事情,事情就会越来越少,出来的新事情再办。不能把事情拖延、积累到一起。

  为了旱天岭家家过上好日子白天,丁建华步履匆匆,东家牛棚进,西家牛棚出;到了晚上,时不时开着他的皮卡车在村里的牛场转悠。每天早晨五六点钟出门,晚上十二点回去每一天从早到晚都在忙,而且忙的都是公家的事情。这是丁建华的常态。

牛贩子在与农民用传统方法交易

  打开丁建华的皮卡车车门,一股牛粪味扑面而来。脚刹下沾满了牛粪,后排座位后备箱,满眼都是各种兽药和针剂

备足的牛饲料

  除了车上带的,丁建华家的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堆满了兽药。这些全都是他经过反复对比,从全国多家兽药厂甄选出来的药效好的药。

村支书丁建华

  鼓励放心养牛,丁建华依靠着自己摸索的经验给接生、看病、吃药打针。在他眼里,牛不仅是老百姓致富的“家当”,也是他们脱贫的“根”。牛,一旦得了病,少说也得损失个万儿八千的,他和群众一样寝食难安。因此,面对市场兽药质量混杂的状况,他自己买药,先在自家的牛身上做实验,再给村民家、集体牛场的牛小心翼翼防疫、治病,而且分文不取。每年仅兽药费用个人支出数万元。为此,驻村第一书记闫军曾劝他,可他说:“养牛是刀尖上削铁的活儿,能为大家省一点就省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