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暑运故事:“绿皮车”映像

2018-08-08 16:12:00来源:央广网宁夏频道

  时间定格在2018年暑运,复兴号奔驰在广袤的大地上,而由银川开往汝箕沟的7524次列车,记录着几代人的旅途记忆,晃晃悠悠穿行在贺兰山间接近半个世纪……

  8月1日7时10分,和着空气中闷热的味道,列车如约驶离银川站,沿着贺兰山脉蜿蜒而行。在这趟单程仅仅只有143公里,却被旅客们定义为“古董”的绿皮车上,笔者开始了“列车桑拿”之旅。

  由于乘车去往石嘴山、平罗、大武口上班的人比较多,车厢里开始嘈杂起来:大到昨晚央视新闻联播里的世界格局、小到还在各自嘴巴里回味的早饭,旅客们聊得开心又热切,像极了拉家常的亲戚。

  49岁的列车长闫敏,这个明年3月份就该退休了的老党员,一边巡视着熟悉的车厢,一边再三叮嘱正在劳作的乘务员们:“一定要做好通告,避免旅客下错车、坐过站;行李架要随时调整……”尽管,她的“兵”都比她年长。

  年轻的师傅和年长的徒弟

  56岁的师父任金田和59岁的徒弟桂永华这对可爱的人,一个寡言,一个健谈,虽然成为邻车厢乘务员只有一年零四个月,但是他们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我是2009年转岗来的客运段,干客运工作不到10年,可是任师傅就不一样了,他是一名有着28年丰富经验的老列车员,所以在他面前,我不怕问,比如冬天的时候注水口堵了怎么处理,夏天的时候怎样烧好全列仅有的茶炉保证旅客用水等等……”

  桂永华,这位再过七个月就退休的“老兵”时刻不忘学习。

  车行乘降所大磴沟,远远就望见了废弃了的站舍上赫然留有时代印记的大字“虎踞龙盘今胜昔,翻天覆地慨尔慷!”

  “我让闺女查过了,是‘蟠’而不是‘盘’。”这位对毛泽东诗词有着特殊情怀的退伍军人,依然延续着在部队养成的好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在跟着任金田的半小时里,笔者粗略地记录了一下:他一共开了3次车门,擦了3次地,收了1次垃圾,帮助旅客接开水、搬行李等一共进行了17人次。应笔者再三请求,任金田给笔者看了他的微信运动步数:4023步,而此时,笔者自己的微信运动仅仅为1235步。

  问及能否在工作间隙休息一会儿,他说:“过了大武口车厢里基本就剩通勤职工了,那会儿就可以歇歇。”其实,过了大武口他也没闲着,趁旅客少的时候,他把列车厕所从里到外仔细清理了一遍。

  这个时候,茉莉清茶最解渴

  穿过车厢连接处,迎面走过来一位头发花白有点微胖却在制服的衬托下格外精神的大叔。

  “你们可是我的福将,你看,你们来了,就变成了阴天,这下凉快多了……”说这话的时候,58岁的王孟军正忙着整理行李架,鼻尖上挂满了细密的汗珠。虽然车厢里每个窗户度开到最大(15cm),车顶上老旧却依然能够给人们带来微凉的电扇在不停转动,但还是抵挡不住车厢里的闷热。

  整理好行李架,王孟军又做了旅客去向登记。这些程序全部完成后,他已经满头大汗,衣服湿透了一片。王孟军告诉笔者,车外的温度大概有33℃,笔者看了一眼挂在墙上的温度计,车内已经接近42℃。

  高温蒸烤的绿皮车上,最难熬的,莫过于为给全列车供应开水的茶炉加煤。这对于第一天调整到这个班组的柳斌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但他依旧接受了这个挑战。因为柳斌清楚,在这个只有8个人值乘的小班组里,自己是最年轻一个,尽管,自己也已经快50岁了。

  蹲坐在酷热的茶炉间,柳斌把炉体内的煤火用炉钩拉散,他的衣服湿着贴在后背上,脸上、胳膊上全是汗水,还有一道道黑色的汗迹。“这已经很好了,大太阳晒着的时候车内温度能达到50度以上,车厢就变成了大蒸笼,我们每天都在免费蒸桑拿。”邻车厢的王孟军探过头来:“这个时候,茉莉清茶最解渴。”

  绿皮车记忆

  到大武口去女儿身边小住的64岁的胡东升夫妇,是7524次列车第一次开进汝箕沟的第一批司机,那年他19岁。

  他告诉笔者,从1973年7524次列车驶进汝箕沟到现在的45年间,他自己也记不清自己和同事们跑了多少趟车,拉了多少名旅客。“刚开始的时候,这趟车特别受欢迎,每天都人山人海。现在可能就剩下我们这些对这条线路这趟车有情结的人了。”胡东升望着窗外戈壁上冒出的点点新绿,悠闲地磕出一个完整的核桃壳,似乎想把过去45年的故事都装进去。

  13时33分,在从汝箕沟返回的列车上,笔者见到了两个年轻的身影:来自清华大学的研二学生高梦扬和即将赴美读研的清华学生郑伯豪。他们是慕名来看这古老的车和古老的线路的。

  “高铁发展的这么快,这样承载着历时的小慢车说不定那天就没了,再也见不到了。”对于身为火车发烧友的他们来说,能尽自己的努力记录这些在他们的记忆中即将消逝的印象弥足珍贵。

  现在的7524次列车,有一多半旅客乘车是为了回忆:一部分人,是当年修建平汝线的工人,半个世纪过去了,他们想进山看看这条曾经热闹非凡的路;一部分人,是曾经驻扎在贺兰山深处的军人,他们想进山看看自己曾经挥洒青春和热血的这片热土。而那些慕名而来的火车发烧友,他们,想把历史留在记忆里,想把美好筑进青春里,一如年轻的高梦扬和郑伯豪……

  返程的路上,列车长闫敏给又一次向她的“兵”们强调车上的工作重点。她说,安全问题最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检查茶炉、车门的安全,对旅客携带的物品更要仔细排查,车窗开启的高度要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15cm),旅客携带的酒瓶等硬质包装物品,要仔细登记,回收到垃圾箱里……

  再一次路过大武口,闫敏把从山里带回来的信件和车站做了交接。

  17时47分,列车终到银川。临分别,有着11年党龄的列车员郭建英帮着闫敏计划好了明天的工作安排。虽然,劳动了一整天满身都是汗腥味,但是想起来明年7月俩人可以同时退休可以相约去旅行,她们会心地笑了笑,驱散了高温下的疲劳……(记者:徐升 通讯员:李峰峰、林飞)

编辑: 徐升

暑运故事:“绿皮车”映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