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赤峰8月5日消息(记者 王秋蕾)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暮夏时节,走进位于赤峰市敖汉旗“111线”国道旁的萨力巴乡老牛槽沟村肉牛养殖小区,机车轰鸣,牛哞声声,一边是养牛小区二期建设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一边是一期圈舍第一批“住户”200头西门塔尔基础母牛在悠闲地吃草。

老牛槽沟村肉牛养殖小区一期(央广网发 蔡文利 摄)

据《敖汉旗志》记载,老牛槽沟建村于清道光年间(1821至1850年)因地形似牛槽而得名。不但地形似牛槽,这里草木繁茂,谷粟葳蕤,适合养殖业,村民养牛历史悠久。

老牛槽沟养牛小区,按照萨力巴乡党委、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经过去年以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7月10日至12日,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强等人去锡林郭勒盟购买优良品种基础母牛,三天时间开车奔波在大草原,认真挑选购回200 头牛,4名村干部每人出资25万元解决了资金缺口。以这个养牛小区为龙头,老牛槽沟村真正“牛”起来了,全村存栏牛达到757头,依靠牛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这个村的步登皋组共有农户43户,其中14户养牛,户均养牛30头。全组存栏牛426头,成为养牛专业组。50岁村民郝云喜,养牛50头,他介绍说:“现在市场行情,一头牛可卖1.7万元,扣除饲养人工、草料等成本,纯收入6000元钱,是个富民见效快的好产业!”还有村民高玉59岁,饲养牛41头。村民贾宝金,成立了宝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饲养牛42头。

“我原来想发展养牛,没技术、缺资金、没场地,现在我们村养殖小区建起来了,政府又协调银行给我们办理养殖贷款,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我买了10头基础母牛,这次我们一起在小区养牛的有10户,有买5头的,还有20多头牛的!”第一批进入养殖小区的养殖户李芝高兴地说。

入住养殖小区的第一批基础母牛(央广网发 王凤虎 摄)

养殖小区一期项目建设棚圈6栋6580平方米,草料库1栋1120平方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配备完成。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养殖模式,提供“保姆式”服务。老牛槽沟村盛皓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前端做保种育苗联系农户、尾端联系市场销售渠道,小区基地提供养殖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并从配料饲养、消毒防疫全程技术指导,农户使用基地养殖每年支付30元/平方米租金。

养殖户李芝正在喂牛(央广网发 王凤虎 摄)

老牛槽沟村盛皓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邱海仪介绍说:“按照1头牛使用面积10平米计算,养殖10头牛一年的场地租金是300元钱,而建设100平方米的棚圈至少需要2万元钱,并且没有这里的养殖场地标准高。这种养殖模式既能让更多的农户养得起牛,节约成本快速增收,又带动农民由传统畜牧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养殖新模式!”

养殖小区二期施工现场(央广网发 蔡文利 摄)

老牛槽沟村肉牛养殖小区一期圈舍正在陆续进入更多的养殖户。按乡党委、政府谋篇布局,将投入资金1300万元的城子山村乡村振兴肉牛养殖项目和老牛槽沟村、张家营子村产业强镇肉牛养殖项目集中落户老牛槽沟村肉牛养殖小区建设管理,二期建成后,小区棚圈将达到21栋2.1万平方米,可养殖肉牛3000头,打造肉牛养殖产业区块化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参与,释放政策“红利”,打造利益共同体,可在3个村实现年收入65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强村富民。

编辑:魏全民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