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神舟快讯 | 神舟掠过内蒙古 | 回望神舟 | 神舟英雄
神舟快讯
   近日,神舟七号飞船完成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对接。这是神舟七号飞船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垂直装配厂房进行对接。
神舟升起的地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神舟升起的地方
记者探秘"航天第一港" 荒漠戈壁今非昔比
中广网    2008-09-22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消息    茫茫的戈壁滩一眼望不到边,偶尔有稀稀拉拉的骆驼刺从车窗前掠过。从机场出发,经过几十公里的枯燥行程后,视野中出现了一栋蓝白相间的建筑——酒泉卫星中心的垂直总装厂房。在距离厂房不远的地方,是一座高大的发射塔架。

 

    一切OK!

 

    即将托举神舟七号飞船飞天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已经矗立在发射架上,飞船发射进入倒计时。

 

    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朵。在发射塔架下,记者看到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崔吉俊正在对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一切OK!”这位与航天发射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老航天人对记者竖起大拇指,“各系统的状态良好。万事俱备,只待发射。”

 

    从7、8月份开始,火箭、飞船、航天员就开始陆续进场,已经完成了多轮人、船、箭、地联检联测。“测试过程一切顺利。”崔吉俊说,“对于发射安全,特别是航天员的安全,我们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神七发射的准备,实际上从神六发射成功后就开始了。

 

    3年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对发射场所有设备进行了检修改造,制定了更加科学、合理、详细的测试发射流程。火箭推进剂加注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使加注更加可靠、更加直观。发射塔架上航天员逃逸滑带进行了更新,确保航天员在紧急情况下能顺利撤离。运送航天员的防暴电梯也进行了更新,更加安全可靠。

 

    “航天员的安全高于一切。”测试发射站站长郭忠来告诉记者,发射中心在各个环节都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和预案。

 

    从航天员进入飞船到发射前30分钟,如果发生意外,航天员可以从发射塔救生装置逃生。届时,还会有配置齐全的救生车等待在发射架下,随时准备抢救航天员。在火箭点火后,航天员可以启动逃逸飞行器,逃逸系统将带着飞船离开箭体,在安全地区着陆。

 

    打造航天第一港

 

    “神舟宾馆”“飞天宾馆”“东风超市”……在东风航天城里,处处能感受到浓厚的航天氛围。就连横贯东西的“长安街”上的路灯,也做成了火箭托举“神舟”飞向太空的造型。

 

    在离酒泉不远的敦煌莫高窟里,壁画上的飞天仙女已经婀娜地飞翔了上千年。中国最早试图实践飞天梦想的明朝官员万户,据说也是河西人。也许万户殒命蓝天的地方就在酒泉附近。

 

    先人肯定无法想像,留下他们飞天足迹的这片荒漠戈壁,在沉寂了漫长岁月后,新一代航天人用辛勤的双手把这里打造成中国航天第一港。

 

    1958年10月20日,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建,它是我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火箭、卫星发射试验中心,也是目前我国惟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在发射场区的一角,一个锈痕斑斑的塔架在默默伫立。这个在1970年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卫星的塔架,已经废弃不用,成为了国家一级文物,见证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辉煌经历。

 

    50年来,已有42颗卫星和6艘飞船从这里飞入太空。这里,先后创造了从发射我国第一枚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到第一艘飞船等中国航天史上波澜壮阔的10个第一。

 

    在离这个塔架几千米远的地方,两个更加高大、更加现代化的发射塔架比肩而立――一个专门发射载人飞船,一个专门发射卫星。

 

    “从承担载人航天发射任务起,发射中心就瞄准国际一流的标准进行建设。”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陆晋荣说,垂直总装厂房和“三垂一远”的测试发射模式是两项重大的技术进步。

 

    在相当于38层楼高垂直总装厂房,记者看到,这座大楼其实是空心的,中间没有任何楼板。只有在这样高大的空间内,叠加起来高达58.3米的火箭和飞船才能组装起来。

 

    这个亚洲最大单层建筑,还有一扇亚洲最大的大门――高74米、上宽14米、下宽25.6米、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自身整体重量350多吨。组装好后的船箭组合体,就是通过这个大门,在一条20米宽的特制“铁道”上驶入发射塔架的。

 

    最让陆晋荣骄傲的并不是硬件。“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这里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他告诉记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和西安卫星发射中心等,都是以从这里走出去的人才为主组建而成的。

 

    戈壁石·航天人

 

    这里的年平均降雨量40毫米,而年均蒸发量则高达3600毫米以上。是祁连山上融化的雪水汇成的弱水河,滋润了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3万多人口。

 

    “这里不适合人类生存,但却是航天发射的好地方。”发射中心副主任于本城说,“我们不仅生存下来了,还在创造新的奇迹。”

 

    掩映在翠柏林中的东风烈士陵园,是每次发射前参加任务的航天员、火箭试验队、飞船发射队都要前来祭奠的地方。不忍离去的发射中心缔造者聂荣臻元帅带着众多的革命先烈长眠在这里,他们中有的为了寻找火箭的残骸而在大漠活活渴死,有的为了堵塞泄漏的燃料而壮烈牺牲……

 

    经过几代人的建设,这里的条件早已今非昔比。虽然距离最近的城市酒泉市都有200多公里,但东风航天城已经成了一个绿色和谐的现代化小城。

 

    银行、邮局、商场、医院、图书馆、体育场、游泳池等现代城市所具备的生活设施,这里一应俱全。以前让科技人员觉得“不方便”的子女上学问题,也得到了较好解决。发射中心为科技人员子女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免费教育,而且高考的升学率几乎达到100%。

 

    于本城告诉记者,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主动申请来发射中心工作。在这里,记者遇到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无论是普通工人还是政工干部,谈起航天来全都头头是道,对于航天的热爱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距离发射中心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做白玉滩的山包。在工作闲暇的时候,发射中心的科技人员大多喜欢到这里拣一种叫做“戈壁石”的石头。

 

    记者问发射中心测控处处长谢勇:“戈壁石名不见经传,为什么这么多人对它感兴趣?”

 

    “虽然戈壁石外表平淡无奇,但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它们已经晶莹剔透,具有玉石一样的品质。”谢勇答。

 

    这不正是大漠航天人的写照吗?

来源:新华网    责编:任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