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读画品人
关于“不中不西 无法无天”
   

记者:您说的还是小时候一种兴趣爱好,凭着多年来自己的执著、坚持,一直到现在办了这个书画展。其实,是不是“科班”出身,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见解。我倒听很多人说正因为您不是科班出身,所以才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才可以打破一些常规上、传统上的东西,才创新了很多东西。您自己同意这种说法吗?

高延青:基本上同意。因为我没有上过美术学院,所以就不好说自己是科班儿出身。这里边儿就有中国传统当中一个“师承”的问题。因为中国画的传播是一代传一代,学生向老师学习,老师向祖师学习。大家都不敢越祖师雷池半步,要坚决把他的风格坚持下来。所以说,都画得很像。这种“师承”,在基本功上固然会比较扎实,在老师风格特点的继承上会比较全面,但是创新不够。

    可是西方的学习和我们中国不大一样,西方的学习是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进行。所以,他的流派不是以老师的名字来分的,是以画的特色来划分。比如说“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还有什么“野兽派”啊,他是以你的画风来分的,不是以老师的名称来划分的,没有说我是谁谁谁老师。
我正处在一个既没有上过专业艺术学院,不是科班儿;又没有专门去拜师求教,就是靠自己学,靠和艺术家交朋友。也有一些老艺术家,我称他们为老师,和他们学习了很多。比如说中国传统笔墨技法,我和任德超老师学习了很多。因为我过去从小是喜欢西画,很早就接触了素描,很早就画水彩,画油画,我在初中的时候就开始画油画。这次展览没有找到一幅原来的油画,非常遗憾。文化大革命期间,在那种动乱期间,学习、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的环境下,我画了大量革命题材的油画,主要以歌颂毛主席、歌颂红军,各种题材的油画。现在这些油画都找不着了,特别遗憾。所以我有这样素描和油画的一个基本训练的基础。后来又因为时间更紧张了,画油画很费时间,就把油画撂下了,就开始学习国画,跟老艺术家们学习了不少。熟悉了国画的一些基本的技巧,比如说他的水墨技巧、笔的技巧,还有中国文人画的一些构图,审美的取向啊,对这些技巧有了新的认识。

    那么,这些东西融合在一起最后我觉得很可能成为“无法之法”或者说我的画作最先没有考虑什么流派、什么方法,我主要是想通过这个画作抒发自己对自然、对我们周围社会人物、对一些历史的故事加以自己的诠释,使他附加一些自己的情感,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宣泄一些自己的情感。我的画的标准其实很低,我认为好看就行。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刘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