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难忘的中国之声】非遗传承——内蒙古剪纸

2018-02-05 23:14:00来源:
 
    央广网呼和浩特12月1日消息(记者黎政祥 冯会玲 郑颖 内蒙古台记者单继梅)据难忘的中国之声报道:非遗传承——内蒙古剪纸。

戴着老花镜,哼唱着歌,看着手里的一张纸一点点被剪成一匹小马,或是一张福字,总是刘静兰最陶醉的时刻。作为包头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专家评价她的剪纸尖如麦芒、圆如秋月、线如胡须、百剪不断,而她一直想剪的,是母亲说过的剪纸最美的样子。

               

 刘静兰:毛毛手的,长生生的,挡挡剪的细正正的,贴在窗户上才亮亮堂堂的,这样的才是最好的,这是我母亲说的。

山陕两省的人走西口,也把剪纸艺术带到了包头,专家说,包头民间剪纸就是“一部活着的中西部草原文化发展史书”。

刘静兰儿时的记忆里,一到过年,家家户户比着贴窗花,可惜母亲不会剪,总找弟弟的奶妈帮忙。6岁那一年,刘静兰对母亲说,明年她来剪窗花。6岁拿剪刀,手被扎出血是常事,刘静兰从没哭过;如今,右手食指也因为经常拿剪刀严重变形,她也不觉得苦。


 刘静兰:我剪的时候不要那么快,不是嘎嘣嘎嘣,先下剪子,从筋到骨,一下一下的,剪的毛毛都翘起来了,剪出来的剪纸也没有毛边,这样用力,就把手指头弄成这样了。

以前,刘静兰只是给自己、给邻居家剪窗花,从来也没觉得土气的剪纸能和艺术有啥关系,可工厂的领导说,剪纸可是宝贵的民间艺术,她随手剪的一副剪纸送出去参赛就能获奖,不仅赢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甚至还把剪纸摆到了联合国总部。

 刘静兰:等我把剪纸摆出来的时候,就听到哇哇哇这样的声音。哎呀,那种感觉,我们的文化那么受欢迎,很骄傲。

如今,农村的房子越盖越高,窗户越来越大,剪纸没地方贴了,反倒是城里很多人愿意把剪纸挂在家里当时尚,这让刘静兰喜出望外。2017年末,刘静兰入选首批“大国非遗工匠”名单,她的作品更是在海内外广泛流传。如今,她所有的心愿都和剪纸相连。


 刘静兰: 如果再有条件,弄一个艺术馆也好,工作室也好。我的学生能突破,再剪一点别的是不是更好?

编辑: 郑颖

非遗传承——内蒙古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