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红海子湿地公园迎来大量候鸟北归

2017-03-21 11:3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呼和浩特321消息(记者郑颖 摄影华瑞锋)三月下旬的内蒙古边疆,冰雪尚未融尽,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红海子湿地公园迎来大量北归的候鸟,遗鸥家族悠闲漫步。湿地上,或三四只成群,或者十几只一起,时而悠然踱步,时而梳理羽毛,时而翩翩起舞,场面颇为华美。候鸟不是湿地的“常住居民”,他们会为自己选择环境良好、安全无忧的栖息地。候鸟活动,被认为是湿地生态好坏重要标识,能够让人最直观的了解湖泊河流等水域自然环境的变化。
                        

   草原之水天上来,与物相济独沧海。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的这片独特的水域,与草原相近,与城市相融,成为养心、养眼、养肺的所在,候鸟栖息的乐园,同时,也成就了这个城市独有的韵味,滋润着伊金霍洛发展的宏图和未来的信心,她是内蒙古西部醉美的水域,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遥遥相望,是草原上四季唯美的色彩,她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海子湿地公园,一个坐落在文化圣地伊金霍洛的生态水域,一片融入天人合一的自然奇观。

                             

   据了解,遗鸥是20世纪20年代才被人类认识和发现的鸟种,它是鸥类水鸟家族中最后被发现的一支,意为“遗忘之鸥”。1971年遗鸥被确认为独立种,当时它的种群数量不足1万只,被列为世界濒危物种。20世纪70年代末,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发现了大量遗鸥的繁殖种群,从那时起,中国的遗鸥繁殖种群便受到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内外鸟类学家的重视和关注,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易危红色名录,和大熊猫一样珍贵。

  候鸟的栖息得益于伊金霍洛旗对生态建设的常抓不懈,几代伊金霍洛人经过不断的环境修复保护、补充水源等措施,本着守住青山绿水的决心,形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境内环境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成果,2016年获得“最佳生态目的地”奖,通过精心呵护,红海子湿地公园水域面积逐年加大、水体质量逐渐好转,加之岸边丰富的林草资源,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宜人的气候,为野生鸟类的修养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引来大批候鸟在此栖息。同时,也成为伊金霍洛生态旅游新的亮点。

                     

编辑: 宝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