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内蒙古总人口突破2400万 低于人口计划控制指标
·[关注两会]确保困难群众生活过得更踏实
·[民生之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共享发展成果]
·[十届内蒙古政协增设农牧业委员会] [全体会议]
·“莫斯科—北京”新型国际列车编组投入运营
·春运期间国航内蒙古分公司增加航班330余班
·去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953元 年增长1800余元
·二连浩特市医院免费收治蒙古国一名13岁患者
·伊利重奖优秀员工 445张奥运门票激励士气(图)
更多>>>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草原唱响大风歌
·呼和浩特出台63条意见 系统关注民生
·[残疾人之友]董智:好男儿追着太阳跑
·[直播回放]神州夜航——36年的感动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实现国际性常年开放
·[直播中国]—2007年中国乳业的竞争格局
·从草原走向国际--娜仁图雅的民族服装
·胡锦涛内蒙古考察 强调学习贯彻十七大
·市长面对面 城市零距离
更多>>>
   1月19日晚,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内座无虚席,参加自治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们欢聚一堂,观看由“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演出的《五彩传说——草原童年的歌谣》。
·歌舞展现魅力草原 《天堂草原》在南宁演出
·展示大兴安岭生态 童话《福娃五人行》出版发行
·没有统一编码 蒙古文互联网发展遭遇难题
·乌兰巴托中国文化节活动之索论嘎杯颁奖活动
·蒙古国学者盛赞中国出版的蒙古文《大藏经》
·“索伦嘎杯”学汉语知识竞赛和演讲活动颁奖
草原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草原文化
红山文化研究新发现——解读西辽河罕见彩绘岩画
中广网 2007-08-27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山海经》第十三卷<海内东经>描述:“辽河源于白岔山东部,过辽阳,往东南方注入渤海”。今年6月8日,笔者按照这段话的地理位置,顺西拉沐沦河西上,来到西辽河上游西拉沐沦河的源头白岔河川。发现川内长60公里有不同时期的岩画9处,其中年代久远最有特色的是榆树广山涯下一幅彩绘岩画。当地百姓说是白大将军,文博等有关部门也曾到这里普查了解过,终因时间和条件所限,没有看清楚这幅画的真正全貌。

    笔者利用5个多小时,在不同光线的照射下多角度多方位的观看,特别是一阵小雨过后,一幅较清晰、完整的画面显现在眼前。这幅画所看到的既不是单体一人的白大将军像,也不是简单的十几个个体形象,而是一幅绚丽多姿的上古时代的图画。岩画面向东方,彩绘面积5.28平方米。目前据掌握的相关资料来看,这幅彩绘画所包涵的内容在20万平方公里的红山文化区域内,是十分罕见的。

    该处岩画在时间断代上,我国著名的岩画专家盖山林先生曾到此考察,做过引领开拓性的工作,并在他所著的《中国面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一书130页)记述过该岩画为:“新石器时代的岩画”。同时,老先生听了笔者对此岩画内容有了新发现后感到十分欣慰;并定位为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时期彩绘岩画。

    彩绘岩画内容简析

    这幅上古红山文化时期的彩绘岩画,上下高2.2米,左右宽2.4米,画中有各类舞动的人物32个,各种走动的动物10个,飞鸟2只,写意人物脸1面,人手3只,禽鸟爪1只,表意的通道2条,流系1条,尚未辨认的形物5个。

    画面不大,但在画中反映上古景致内容却很丰富。画面各种姿势的人物较多,占画面各类形物总数的70%,其中画面最醒目的是处在中心位置舞动的巫师,巫师脸部看不清,但是巫师舞动的飘带却柔长、优美、自然,飘落的柔带连接了比巫师个矮的人身上,是情系,还是洗礼;是欢庆收获的共舞,还是部众为了祈求什么,通过巫师法术舞技与神灵沟通。

    巫师左边是一只跳动的鸵鸟(鸵鸟在这里已绝迹,但是我们可以在内蒙古博物馆看到从翁牛特旗出土的上古鸵鸟蛋化石)。巫师和鸵鸟周围有15个人,舞动的人群中一猪向东北方面行走,后边有一个高大的人,像是在拉扯猪的尾巴跟他一起行走(有考古资料表明猪在九千年前就被人驯化了,人拉猪的动作是向人展示了驯化猪的成果)。巫师的前方有一只大梅花鹿、一只小鹿和一个人在奔跑,他们与猪应该是同一方向绕舞动的人群行跑。绕巫师舞动的人群前还有4个人,他们像是另一个部族或家族成员在那里等待巫师的洗礼。

    巫师的左上方以3口行走野猪为中心,构出了另一个区域画面,这3口野猪一字排开,向东北方向行进,它们脚下有两条长长的线条,它表意应该是猪的通道,通道下边有一股水在流淌,通道的前下方有三个肩并肩手挽手的人,像是撑猪通道的木杆,还是跳上古的排子舞,尚未有合适的答案。三猪的正下方有做着不同姿势的5个人,猪的正上方有一人手持两个圆圈像是站在猪身上,他的前边还有一条犬(考古资料表明犬一万两千年前就被人驯化了),它们向同一方向行走。三猪身上还有1只飞鸟,左下方有2只动物在观看,它们的背后还有一只动物和2个人向东南方向观行。

    这幅岩画看不到射猎嘶杀的场面,出现的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歌舞升平的景象。它折射出上古人类活动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彩绘岩画罕见之处有几大特点

    一、辽西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用红赭石做颜料绘制上古时期组画是十分稀少的。目前这幅地面有走兽、地上有飞鸟、地中有舞动的人群岩画,仅此一幅。

    二、彩绘岩画手印首次发现,结束了东北地区岩画中只有刻磨手印而无彩绘手印的历史。它的出现可与法国著名的拉斯科彩绘岩画中的手印相媲美。

    三、上古人类崇猪的意识在岩画中得以再现,这一意识以往只是从出土的玉猪龙和陪葬的猪体等器物中进行推测,而这一幅猪型岩画的出现进一步证明了,以往专家推测古人崇猪的思想是正确的。

    四、这幅彩绘岩画应该是记载上古这一地区部族的社会动态或是一个重要的活动事件,其中首次发现了巫师舞动的身影。

    彩绘岩画对红山文化、玉文化研究的重大意义

    一、O型龙、C型龙他们共同的特点头都是猪头的原型,而白岔河岩画的猪,应该进一步验证了上古人类从崇猪到驯养猪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在岩画中得到了表现,舞动巫师头的上方就是行走的“神猪”,通过“神猪”表达了一种人与天沟通的意念,而她的背后就是一个驯猪者的表技,虽然上古岩画人脸的细部特征没有刻画出,但从人和动物肢体动作形态上,可略猜出肢体语言的一部分内容。

    上古崇猪龙的范围以西辽河上游为中心,逐步扩大,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在红山文化区域内有一支有语言、掌握一定记忆符号,但尚未形成文字的智者群落,他们在数千公里范围内交流劳动成果,传递劳动技能,采集各种美玉来制作祭拜天地神灵的礼器,为后人研究红山文化提供了丰富的佐证。

    二、三星他拉C字玉龙出土时间应该早于牛河梁玉猪龙,但出土时人们并没有当一回事,误认为商代的作品,自从牛河梁红山文化考古成果出来后,C字龙在时间上的争议才得已还原到红山文化时期,并称为“中华第一龙”。如果没有红山文化遗址和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挖掘的成果,C字龙等一系列红山遗物就很难断代。红山玉猪龙的出土,给红山文化研究打开了一扇门,很多遗失散落的红山文化信息才得以逐步浮出了水面。

    三、白岔河川彩绘岩画与牛河梁玉猪龙、三星他拉C型玉猪龙均属红山文化时期的产物,除上边二龙有明确断代外,彩绘岩画经盖山林先生踏查触摸后定位彩绘岩画内容整体公布,对玉龙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红山文化时期社会形态、宗教、礼仪、人与自然环境、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绘画史研究等诸多方面都是十分有益的。(吴甲才)

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编:马立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