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丁洪:为中国实现“超导梦”

2017-06-12 08:3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12日消息(记者田园)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提及“中国梦”,丁洪说在他心中,“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华民族浩瀚历史这么多人中间的一员,我想能够为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电影《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上那一座座悬浮在云端的哈利路亚山如梦似幻,让人印象深刻。电影中解释,悬浮山的奥秘源于一种罕见的室温超导矿石。

  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凝聚态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丁洪看来,科幻电影中的想象承载了人类对未来世界的追求与渴望。而现实中能够寻找到这样的室温超导体,也正是他终其一生的梦想。“一般超导是非常低的温度,如果到室温那是革命性的,对人类文明起到巨大作用。它一直是人类追求的一个高地,一是它潜在的应用,二是对人类智慧的极大挑战,难倒一大批包括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几乎可以想象做一辈子。”

  尽管要实现这个“一辈子”的梦想还要走很远,但无论从个人发展还是从整个凝聚态物理领域来看,丁洪都已经翻越了不少“高山”。

  年少时的丁洪就对自然科学表现出了强烈的“痴迷”,不过被保送上海交通大学试点班时,他并没有让喜爱多年的计算机变为自己的“专业”,也没有像老师希望的那样进军学校相对较强的材料系,而是遵从父亲的建议,选择了物理。丁洪介绍,“我父亲一生的追求是学物理,在我们最后上交选专业申请书时,他坐火车过来劝我学物理。”

  自此迈入物理的大门,他的专业就再也没换过。1990年丁洪本科毕业后赴美国深造,一路“所向披靡”,做到美国波士顿学院大学物理系的终身教授。他终于成为了美国物理学界那极少数能够“学出来”的人之一,而且收入可观、生活稳定。然而,安享着让许多人艳羡的美国生活,丁洪却并不平静,“看到中国在08年发展非常好,觉得背后10年、20年将是中国科学发展的黄金时代,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我能够投身并且对这个发展起到应该起到的作用。”

  丁洪没有食言。2008年6月,他辞去美国终身教授职位回国,成为美国物理学界第一位全职回国的正教授。也是在这一年,铁基高温超导体被发现,不久后丁洪便带领团队取得了被国际同行认为有奠基性意义的研究突破。其实,他早已在心中规划起了三个梦——“梦之线”,建设一条性能指标世界最先进的光束线站;“梦之环”,建设世界上亮度最高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梦中心”,建设中国第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如今,近10年过去,丁洪的梦想已经照进现实。“我的‘梦之线’15年已经建好,现在也出现大量成果,‘梦之环’作为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几乎是百分百能实现,已经进入国家规划。‘梦中心’上升到国家计划,在实施的阶段,我推动的一些交叉研究平台已经动工。我可以很自豪地说,这三个梦,一部分已经实现,一部分即将实现,不再是梦想,是现实。” 

  尽管很多梦已成真,但丁洪始终没有放下那个“一辈子”的梦想:室温超导体。他说,真希望能再次说出那句希腊语“Eureka”——“我找到了”这是当年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浮力原理后,喜悦大呼的一个词。丁洪上一次说这个词还是2015年,他首次利用同步辐射在固体材料中发现外尔费米子。

  对梦想的追逐一直在路上,但丁洪的兴趣却并不拘泥于物理专业。除了超导,他还关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计算机,甚至是天文学,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爱“跨界”。丁洪的微信头像是一张月球表面的图片,那是一次偶然机会下,他借助望远镜自己拍摄的。如今,他又探索起了科学与艺术的“对话”。艺术、科学紧密相关,科学追求很多时候是上升到一个艺术的追求,科学家做到极致就应该像艺术家,对完美、创造性的追求更极致,科学家要做得好,要学习艺术家的追求、气质。

  这就是丁洪,严谨而不失温度,感性而不乏坚守。他能为实现心中的“中国梦”而放弃在美国打拼了18年的安稳生活;他能8天只睡两个晚上去完成科研攻坚,也能做个有趣的“美食家”;他年近半百却还一如少年般热爱寻找未知,只为能高喊出心中那句颇有分量的“找到了”。他是科学家,也是艺术家。

  丁洪说:“我看到了很高的目标,很高的山,很高的天,我自己感觉我离这个距离非常遥远,这也激励着我一直奋斗。我的学术追求是我一生的追求,也是我最高的追求。”

编辑: 倪艳楠
关键词: 物理;自然科学;中国梦

丁洪:为中国实现“超导梦”

提及“中国梦”,丁洪说在他心中,“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华民族浩瀚历史这么多人中间的一员,我想能够为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