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香港文化20年|香港文化产业的道路、经验与成果

2017-06-28 08:15:00来源:央广网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回归祖国20年来,在中央的真诚关心和内地的大力支持下,特区政府带领全体香港民众,勠力同心,奋发有为,谱写出动人的发展乐章。

  20年来,香港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就,文化产业是其中重要的一块。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是指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狭义上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创作、摄影、舞蹈、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

香港城市风光

  二十年 香港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

  由于历史渊源与地理条件的关系,香港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会的舞台,因此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独特环境。根据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完成的《香港文化产业基线研究》,表明香港回归后,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极为迅猛。

  2002年9月,香港贸发局公布了首份题为《香港的文化产业》的研究报告,评估文化产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3月,香港文化产业聘用员工超过9万人,占香港总就业人口3.7%:产业在2000年的出口总值达100亿港元,占香港服务出口总额31%;同年,文化产业产值为250亿港元,约占香港本地产值的2%。

  2003年6月和2004年8月,香港与内地签署了《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第一、第二阶段协议,内地承诺开放26个服务业领域,其中有多项行业(如广告、视听、文化娱乐等)属于文化创意产业范畴。按有关规定,香港影视制作等行业可以进入内地投资,并可从事文化市场开发等活动,大大促进了香港相关产业的发展。

香港城市风光

  随后,香港特区政府于2004年正式策划推出香港创意指数(HKCI),拟定了5Cs作为香港的创意指数:创意的成果、结构及制度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研究结果表明,香港自1999~2004年的整体创意指数显示出正增长,指数由1999年的75.96上升至2004年的100(以2004年作为基准年)。 、

  香港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有许多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比如备受关注的香港动漫节:

香港动漫电玩节

  香港动漫节:全称香港动漫节及电玩展。

  它的前身为香港漫画节,由1999年起开始在每年7月底举行。在早年,主要参展商为漫画出版社,随着大会在同场举办香港电玩展,亦吸引很多电脑游戏和网上游戏厂商参展。由于本地漫画业界发展成熟,漫画人物逐步从书本走进动画影像世界,故大会由2006年开始,把“漫画节”易名为“香港动漫节及电玩展”。

香港动漫电玩节展品与参观者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了一张香港的城市名片。既代表着香港的青春活力,也是香港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香港文化博物馆

  二十年 香港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香港文化产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创造了令人称道的成就。相关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已超出15%,并且在经济转型中发挥着巨大的催化和推动作用,促进了整体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迈进。

  以广告业为例,目前香港经营广告业务的公司超过1,100家,其中约半数从事广告策划代理及顾问服务。各行业广告开支十分巨大,2004年香港各行业整体广告总开支剔除折扣后为164亿港元,同比上升14.8%。

  此外,在数码娱乐、电影、设计、漫画、出版等方面,香港在亚洲也占据重要位置,在业内赢得了广泛的影响力。香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创意标语

  说起香港文化产业二十年来的发展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的自由市场体制

  香港的自由市场体制,表现在企业可以自由经营、自由贸易,无关税及配额,对外来投资和对外投资亦无限制。同时,香港实行独立税收制度和低税政策,无外汇管制,港币可以自由兑换。

  作为独立的关税区,香港还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在WTO框架下进行商贸活动。正因为香港具有健全的自由市场体制,使企业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随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快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

  (二)自由市场主导下的政府角色

  香港特区政府依照不同产业链的需要,承担着不同角色,尽量使文化产品实现自由生产和流通,政府只提供必不可少的法治基础和商业环境。

  例如,近年来,香港电影业与银行业达成共识,由政府成立电影贷款保证基金,银行以履行合约保证的方式,发放贷款给电影制作公司,使各界在不同的平台上相遇和合作,缔结出更多的文化创意良缘。

 

香港城市雕塑

  (三)积极有效的吸引创意人才机制

  香港在吸引文化人才方面极具竞争优势,创意人才汇集。在“输入内地人人才计划”下,香港过去3年已成功吸纳超过1.1万名内地人才。对 于人才引进,香港都持自由开放的态度,各类人才可以根据行业变化的需要,自由申请工作签证或以其他身份来港发展及定居。

  因此,在文化产业的很多方面,香港都拥有众多高水平的专业及管理人才。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出身的人才汇聚在香港,不断产生交流及碰撞出创意的火花,增加了香港企业的创意与活力。

 

城市街道夜景

  二十年香港文化产业与内地的携手共赢

  文化产业发展对于文化创新和促进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香港文创产业与国际接轨,业态成熟,内地资源丰富,近年来文创产业增速显著,内地与香港资源优势互补明显,合作潜力巨大。回归以来,内地与香港文化产业合作在政策制定、平台搭建、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推进,取得积极成效。

  优化文化产业合作环境。内地与香港积极推进落实CEPA及补充协议涉文化领域的相关政策,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逐步放宽香港服务提供者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准入门槛,并逐步给予国民待遇,方便香港同胞进入内地文化市场,参与推进内地文化消费发展。广州南沙开发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特合作区、珠海横琴新区等重点地区的粤港澳文化产业园区,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促进两地文化产业资源互补和融合发展。

 

2011宁夏(香港)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周

  推进业界务实合作。充分发挥文化展会的平台作用,积极鼓励内地与港澳业界务实合作。文化部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合作,利用“香港国际授权展”平台,从组织观摩到组建“中国内地馆”,帮助内地企业文化产业发展升级转型。香港创意产业主管部门和文化企业积极关注和参与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博会等重要文化产业展会。

  注重人才培养。鼓励支持两地合作举办论坛、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决策部门和专业人才之间的联系,推动业界交流合作。为提升内地剧场职业经理人管理水准,文化部组织内地多家演艺集团、剧院、院线负责人,赴港学习场地运营、节目策划、观众拓展等发面的理念和经验。

 

香港文化展演月

  祖国好,香港才好。二十年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香港依托祖国的大舞台,生命力勃发的一个缩影。

  祖国好,香港才更好。 血脉的同根同源、情感的共通共荣——二十年,是一个漂亮而值得纪念的起点。

香港城市风光

编辑: 曹宇
关键词: 香港;回归;文化产业;道路;经验;成果

香港文化20年|香港文化产业的道路、经验与成果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回归祖国20年来,在中央的真诚关心和内地的大力支持下,特区政府带领全体香港民众,勠力同心,奋发有为,谱写出动人的发展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