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成长】第十集:千帆过尽 逐梦未来

2017-06-29 10:37: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今年7月1号,香港将迎来回归祖国20周年。从20号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港澳节目中心推出大型系列专题《成长》。节目围绕民生、慈善、互援、基建、立法、文化、教育、科技、拓展等十个方面,有事实、有观点、有回顾、有前瞻地报道香港回归祖国后发生的变化。今天推出第十集:《千帆过尽 逐梦未来》。

 

 

  央广记者 孙新军) 2016年3月,阿布扎比亚洲帆船锦标赛,香港运动员卢善琳在RS:X女子组摘得桂冠,她也是继香港首个奥运帆板冠军李丽珊之后新一代的“风之后”。卢善琳说:“面对无边的大海,梦想是指引我的光芒,而李丽珊是我背后的微风。” 
  就像蒲公英,些许的微风,就能够化作漫天的飞絮。香港作为细小的经济体、这些年的发展正是借力“好风”和港人的努力不断破浪前行。回归二十年来,香港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是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第八大贸易实体、第四大船舶注册地、第五大集装箱吞吐港,机场货运量多年高居全球首位;截至2016年12月,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银行中,有约70家在香港营业。 
  早上六点,天色还没有完全透亮,香港各大地铁站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四面八方的人们通过这个城市最为便捷的交通工具开始了他们一天的生活。有数据显示,每天有860万人通过公共交通到达香港的每一个角落,超过了这个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几十年来,从未间断。滴滴的刷卡声错落有致,恍惚间就像是这个城市的心跳,富有节奏,充满活力。
  “我特别清楚,我来香港的时候一个背囊,我以为有宿舍,我很傻的来了以后就问总监我的房间在哪里?总监告诉我没有房间,你得自己去租房子。真的是一个背囊,那时候也没有想过呆那么久。”
  黄磊,香港舞蹈团首席舞蹈员。2001年青春年少的黄磊搭乘着人生的列车只身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来到香港。香港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让他流连忘返,一晃就是16年。这16年黄磊和身边的香港同事一样每天坐地铁、公交来到一个又一个或陌生或熟悉的地方排练、演出;这16年黄磊结婚、生子,看着身边的香港如光影般的变化。他没有想到,38岁的自己依然能够活跃在舞台上,他更没有想到有一天竟然舍不得离开。 
  
  香港舞蹈团首席舞蹈员黄磊接受记者采访
  黄磊:“我们班最后的一枝花还在坚持还在跳舞,我内地的同学05、06年他们已经全部不跳了。可能我只有在香港我才可以坚持这么久,觉得在香港有个很好的氛围就是:如果你是一个爱跳舞的人,而你又努力,然后你又跳得好,这个地方它不会看你的年纪,看的是那个舞者是不是一个好的舞者,他的精神背后。因为今年我38岁,我不敢轻易去说我是不是融入这个社会,但是我觉得至少在这里别人是接纳我的,这个社会是接纳我的。对香港很多地方很熟悉,然后看着它变化变化,开始慢慢觉得这个地方像是我自己的家…… ”
  开放、多元、包容的香港张开的是宽广的胸怀,它不仅吸引着黄磊这样的专业人才,更以国际化的视野打造着香港的璀璨明天。回归祖国二十年来,香港仍然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在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中,香港自1995年起连续23年获评全球最自由经济体,评分稳居第一位。在最新的《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香港当选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在政府效率、营商效率以及金融指数三大指标中均稳居第一位。而反观当年同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其它国家和地区早就被远远甩在了香港身后,这其中的变与不变发人深省。
  
  央广记者杜炜采访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
  在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香港酒会上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有感而发: “香港在‘一国两制’方针下有双重优势,我们有‘一国’之利,也都有‘两制’之便。因为中国幅员广大,经济、社会发展快速,而国家也都大力支持香港发展,在两制之下,香港是中国最国际化和最开放的城市。”
  2016年10月,还有一件让香港欣喜,让世界惊奇的事情。瑞典卡洛琳医学院在香港成立了研究中心,作为诺贝尔医学奖评审、颁授地的卡洛琳医学院成立两百年来从未在国外设立过研究中心。在趋之若鹜的竞争对手面前,香港为何能独占鳌头成为了唯一?这家医学院的网站清晰地说明了原因:香港本身具有国际环境、法制环境的优势,而一河之隔的深圳有着一夜之间能将梦想原型实现的能力,深圳的背后是最活跃的经济圈之一珠三角。当然人们不会忘记现在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对此,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 “我相信他们来香港并不是看香港,而是希望通过香港能够和我们全国,和我们国家合作。所以我的理解0到1是香港,1到100是深圳,100到100万是珠江三角洲其它地方,所以香港的桥梁作用还是很明显的。香港的桥梁作用现在已经不仅是商品贸易、服务贸易、资金,现在我们发展到科学技术等方面。这些都说明香港是一个比较好的联系国内、国外的桥梁,用我的话说就是超级联系人,香港就是这个超级联系人,我们去联系国内,联系全世界。”
  2016年12月5日,伴随着深港两地股票交易市场的钟声,人们期盼已久的深港通正式开通,这是继2014年沪港通开通之后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的又一次重大合作,有分析人士认为“沪港通“、“深港通”再加上近日宣布启动的“债券通”,让内地的资本渠道与世界互联互通,它不仅开启了一个金融新纪元,同时也让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更为明晰。
  如果说回归二十年来香港为内地吸引了大量资金,那么这之后香港将实现角色转变,用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的话来说就是:“以前是帮内地把钱拿回来,以后将帮内地老百姓在全球配置资产。过去的三十年,我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我们从哪里拿钱?钱从哪里来?今天要问的问题是:我们的钱去哪里?在这个市场里面,我们把世界带到中国的脚下,能够让中国人民通过香港,通过很多其它的渠道,投资世界,让世界投资中国。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就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开放的市场。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今天的中国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按照国家规划,20年后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时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而作为中国最开放、最国际化的城市,拥有“一国两制”的独有优势,香港没有理由止步不前。站在时代的大潮中,香港正努力转换着身姿,以最敏捷的方式把握着风向角,解读着“国家所需、香港所长”。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接受央广专访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林: “香港回想起来,我看来看去战略的定位还是没有太大改变,就是八个字:“背靠内地,面向全球 ”。有人说香港中介的地位因为内地比较不开放,所以还有优势,内地开放了,就没戏了吧?我是刚好相反的看法,中国现在不是静态的,中国是新常态,每年6.5%左右的速度,现在是差不多12万亿美元的经济体在这么高速地增长,它对金融融通的需求是很巨大的。美国这么大的经济体,它对外也不全是靠纽约去做,波士顿、芝加哥都有挺大规模,挺成功的一些金融业务。金融业不是零和游戏,对香港这个小的地方,700万人口,商机是非常巨大的。”
  维多利亚港的海浪每天都在拍打着岸边的海滩,站在香港特区政府总部21层的办公室俯瞰整个维港,美丽的风光可谓尽收眼底。香港特区政府最年轻的政府部门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就在这里办公。历经了三年的争议,2015年11月20日香港创新及科技局终于宣告成立。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的提名,国务院决定任命杨伟雄为局长。
  
  央广记者孙洋采访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
  杨伟雄:“香港目前已经有很多赚钱的空间房地产啊、或者金融服务项目,但是真正的供求需你要有些产业才行啊,你把《Fortune》500(世界财富500强公司)名单列出来,前5名全部都是科创企业,将来你要达到一个活跃的经济体,就必须需要一些科创产业才行,它们的市值是最高的,它们的增值能力也是最强的,它们的发展前景也是最光亮的。 ”
  毋庸讳言,香港作为成熟的经济体,有稳固的根基,在国际上也有良好的竞争力,但内地城市和邻近新兴经济体近年急速发展,本地经济发展过于倚重金融和房地产,优势逐渐收窄是不争的事实。面对日益严峻的局面,香港特区政府对科技及创新充满期待,希望能够借助科技发展缩窄与其他经济体的差距,引导发展相关产业,创造经济增长点,使香港重拾发展动力。2016年以瑞典卡洛琳医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为代表的众多科研机构纷纷入驻香港科学园,为香港科技及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杨伟雄表示: “目前初创企业的氛围非常好,香港有两千家初创企业,就是在科创方面的,这些初创企业大概有40%都是外来的人创立的,国际和内地,这个比例是相当好的比例,最近特区政府和深圳市政府签订了一个协议,将87公顷的河套地区发展成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大家用优势互补的方式,将深圳的产业化的优势加上香港国际化的优势,在科创方面希望能够更上一层楼。”
  作为深港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高地,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其不仅将建成香港最大的科技创新园区,更将充分发挥深港两地的协同效应,吸引海内外顶尖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进驻,深港合作又将迈向一个新纪元。 
  
  深港边境河套地区
  深圳和香港山水相连,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密不可分,协同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两地的共识。2010年设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就是很好的例证,7年的时间,前海已经吸引了近2800家港企入驻,注册资本达3780多亿元。深圳湾口岸、福田地铁口岸等顺利建成投入使用,让两地要素流动越来越便利。香港出生的尤建兴几乎每天都会往来深港两地,他创立的玖明智控专门开发非电解电容LED,不久前入驻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
  尤建兴:我第一次来到内地是去上海。那时候去基本上八点钟之后街上没地方吃饭了,只有五星级旅馆里面还可以叫点东西。 
  记者:那您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样?会不会觉得特别落后? 
  尤建兴:根本是不会嫌它太落后,反而觉得(国家)开始开放的时候能有机会,不然我不会放弃美国,只拿五分之一的薪水回来国内。 
  记者:现在也是深圳、香港两边跑,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生活轨迹现在是怎么样的? 
  尤建兴:很奇怪,我在香港大概每周呆四天,在深圳大概每周呆五天,为什么加起来每周超过七天了,那是因为有若干天我是两边都要照顾到的,所以有当天来回的事情。现在讲老实点,要是我住在(深圳)罗湖这边,来梦工厂和去香港科学院或者火炭其实都是一样,基本上就是一个小时出头。
  记者:那能透漏一下公司现在发展的怎么样吗? 
  尤建兴:现在发展蛮可喜的,上个礼拜,也就是我们在梦工厂签了租约之后,一个多月,一家世界前三大的电脑公司和我们签约做我们的股东了,正式合约已经上礼拜四签了。
  在谈到成功的关键时尤建兴总结了两个词,勤奋、机遇。看似玩笑的一周有九天背后是汗流浃背的辛劳,创业20年更饱含着对祖国必将强大的信心。同样香港正是从上世纪50年代抓住了关键的转型机遇,依靠港人的拼搏由转口港转型为制造业中心,继而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金融和服务中心。香港特区政府的数据显示,目前约有30万港人长期在内地工作,相当于香港整体工作人口的8%。而随着内地的整体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越来越方便,届时会有更多港人到内地旅游和生活。 
  “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
  今年3月5号,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在此之前,2015年3月国家颁布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计划,首次在国家战略层面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再次提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此为标志,中国湾区经济发展的新时代正在到来。而随着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的陆续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步伐已经迈向快车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如果珠港澳大桥一通,你能想象它的距离会有多近?就没有海的感觉了,就是陆地了,陆地就把湾区连在一起了,所以硬件已经具备了……”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面对蓬勃发展的内地经济,拥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背靠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发展机遇,香港市民对明天充满期待: 
  “我希望香港能做这个大湾区大火车头的第一节火车头……”
  “我好希望香港能够把握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机遇……”
  “香港经历了那么多波折,我希望香港加油!” 
  入夜,兰桂坊依然热闹如常。作为香港最著名的酒吧街,这里聚集了最多的时尚达人,年龄不同、肤色各异的人们喝酒、跳舞宣泄着一天的快乐和忧伤。香港持续多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这里,香港的低失业率、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也让更多港人把这里当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的人潮预见着香港的未来。
  
  香港兰桂坊
  被称为“兰桂坊之父”的加拿大人盛智文19岁就来到了这里,香港的中西合璧的文化魅力让盛智文流连忘返,并一手创建了兰桂坊这个世界级娱乐招牌。回归20年以来,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原有的制度与生活方式得以延续,“马照跑、舞照跳”。盛智文留了下来,兰桂坊也留了下来,成为香港今日多元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看到了中国这些年的变化,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好。‘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施让香港的优势得以保持,香港的法制、司法独立依然保持的非常好,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相信香港,他们相信香港的司法体制,这是香港的优势。”在香港生活了48年的盛智文显然已经是个中国通了,源于对香港强烈地归属感,他在2008年加入了中国国籍。年近六旬的盛智文说现在自己有一个成长的烦恼,就是经常在往来内地时被善意提醒走外国人通道,出国时被海关人员仔细“盘查”,但他笑着说“从不后悔入籍中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很骄傲。我看到很多变化,但不变的是兰桂坊的气氛一直非常好,每个周五、周六的晚上很多人来到兰桂坊,享受他们的休闲时光”他把自己比作是一个煮鸡蛋,外表白色,内里却是黄色。
  盛智文的兰桂坊现在已经在内地遍地开花了,但在他的办公室里还挂着几幅不同年代的兰桂坊街景照片,这些都是珍贵的记忆。这些年兰桂坊变化很多,香港人多了、内地人多了,酒吧更多了,但不变的是兰桂坊的热闹、繁荣、欢乐 ……
编辑: 王丹蕾
关键词: 香港;梁振英;国际化;黄磊;舞蹈

【成长】第十集:千帆过尽 逐梦未来

2016年3月,阿布扎比亚洲帆船锦标赛,香港运动员卢善琳在RS:X女子组摘得桂冠,她也是继香港首个奥运帆板冠军李丽珊之后新一代的“风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