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哈萨克民族村的前世今生

2017-05-03 18:1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乌鲁木齐5月3日消息(记者张孝成)持续两天的大风后,地处祖国西北的新疆裕民县今天迎来了艳阳天。阿勒腾也木乡克孜布拉克村家家户户的小菜园韭菜发芽、蒜苗大葱返青,一派春天气象。

  

  哈萨克族居民新开垦的小菜园

  裕民县驻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杨志国介绍,克孜布拉克村是个哈萨克族聚居的村落,全村226户人家,仅有三户汉族,其余都是哈萨克族人家。过去村民世世代代赶着牛羊四处游牧,不要说种菜,就是种地都很少,而现在每家每户都有百八十亩耕地和半亩菜园。

  上午十二点,清理完引水渠的淤泥,51岁的金斯汗-买肯骑着摩托回到家里。金斯汗-买肯是村里的种田能手,除了种植自家的50亩地外,他还从其他村民手里转包了90亩地,去年纯收入3万多元。看到记者采访记录,憨直的金斯汗-买肯忙摆手说,“去年收入没有那么多,不能报多了,报多了政府补贴就会减少。”大家轰得笑起来。

  

  牧民金斯汗-买肯的农家小院

  事实上,因为去年秋季雨水异常偏多,裕民县种植红花的农民收入有所减少,一些种植经验不足的村民还出现歉收情况。金斯汗-买肯种植的60亩红花也受到一定损失,好在没有亏损。今年春季,他果断压缩了40亩红花面积,增加了小麦种植面积。

  马路对面随风飘来苹果花香。金斯汗-买肯说那是种田大户叶尔肯家的苹果园。说是果园,其实也就是在门前半亩地的院子里栽种了10多棵苹果树和梨树。不过叶尔肯的苹果树和梨树确实是全村种得最好的,树冠有两人多高、枝叶粗壮,每株树上都开满了花。叶尔肯说,种树跟养羊、养牛一样,都需要精心伺候,他种的苹果树不过三四年,但是明显花开的多,秋季苹果、梨结得多。

  

  种田大户叶尔肯家的苹果园

  叶尔肯种了500亩地,除了50亩基本农田,其余都是从村民手里流转过来的。除了种地,他还养了30多只羊,20多头牛,一年收入一、二十万。去年,叶尔肯给儿子买了一辆城市越野车,重新装修了两套房屋,铺了地砖,买了洗衣机、冰箱和50寸的海尔超薄电视,还换了新型暖气炉子,家里和发达地区农民没有多大差别。

  35岁的村委会主任巴合达提介绍说,依托党的好政策,克孜布拉克村从大山深处整体搬迁出来后,多种变化随之而来。

  

  20公里外克孜布拉克老村的断壁残垣

  2002年,裕民县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将克孜布拉克村从巴尔鲁克山山前低洼地带搬迁到距离县城10多公里的省道旁边。村民告别了土坯房、茅草房,统一搬进规划整齐的新村,村里通了柏油路、自来水、高压电和暖气。依托政府贴补资金,村民自己拿出一部分积蓄建起了窗明几亮的抗震安居房。

  同时,依托国家项目资金,克孜布拉克村逐步开垦出8000多亩水浇地和4000亩旱地,全村200多户牧民逐渐放下羊鞭,转型种地做起了农民。经过十多年发展,家家户户都有几十上百亩耕地,村民学会运用农机具种植小麦、红花、苜蓿、油葵等作物,再加上原来擅长的牛羊养殖,全村农民收入节节攀升。去年,克孜布拉克村人均收入突破8000元,除个别因病致贫户,全村整体摘帽摆脱了贫困。

  

  统一规划建设的克孜布拉克新村

  

  哈萨克族牧民搬迁定居后的新居

  手头宽裕了,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要求,村里统一规划了林带,发动村民在村委会和道路两边栽种了白杨树、馒头榆,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上了苹果、梨,有些村民还从山里挖来酸枣栽种上,村里绿树一年多过一年,越发显得生机勃勃。

  看到村民房前屋后小空地多,前年起,驻村的“访惠聚”工作队就发动村民种植小菜园。工作队员采购种子和菜苗,先在村委会前试种,然后手把手教村民移栽种植。现在克孜布拉克村一多半的哈萨克族人家学会了种植韭菜、蒜苗、大葱,一些头脑灵活的村民还自学种植菠菜、小白菜以及西红柿、辣椒等,个别年轻村民还萌发了大棚蔬菜的想法。

  

  新村周围绿树成行,生机盎然

  

  牧民家庭装修越来越现代化

  裕民县驻克孜布拉克村工作队队长杨志国说,让放牧为生的哈萨克牧民放下羊鞭转型农民不是一件容易事。他们生产方式要转变,生活方式要转变,风俗习惯饮食文化也要转变,观念思想更要随之转变,这些事急不得也等不得。好在哈萨克族牧民踏实、肯干,只要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方法得当,耐心引导,点点滴滴持续推进,哈萨克族牧民会逐渐转型成为新型农民。

编辑: 郑皓月
关键词: 哈萨克;民族村;收入

哈萨克民族村的前世今生

持续两天的大风后,地处祖国西北的新疆裕民县今天迎来了艳阳天。阿勒腾也木乡克孜布拉克村家家户户的小菜园韭菜发芽、蒜苗大葱返青,一派春天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