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洛阳宫灯传承人王福信

2016-12-25 10:42:00来源:央广网

  

  王福信

  在河南洛阳王家老宅里,八十多岁的王福信老人正用家传百年木钻,在刚刮好的篾条上钻眼、制灯。

  随着老人右手的起伏,百年老钻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古老的传奇。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宫灯的传承人,王福信老人坚持手工制作传统宫灯,制作宫灯72道工序,一道不少,全在他手下一丝不苟地完成。

  王福信:纱灯的料那是丝织品,俺们回来经过炼、煮。挂明、锯底儿,都不是机器。下来是上架子,俺们叫上壳廊子,底儿是手工锯,连锯带挫,大小72道工序。

  在王福信家里,满屋各色洛阳宫灯,令人目不暇接。八十年的制灯生涯,洛阳宫灯的历史,老人如数家珍。

  王福信:方灯历史最长,唐朝白马寺建立以后就给它改制(作)了叫纱灯,咱们新中国才变成圆灯。过去的灯笼也就是白、红两种颜色。白灯要写字,官衔,或者啥啥字号。清朝做着红的,农村出社火都得要这(个)。

  

  王福信

  王福信祖上与洛阳宫灯结缘,从王福信爷爷开始,迄今已传承了5代人、长达两百多年历史。王福信全家20多口人中,儿女、孙子、孙女都会这门手艺,都能在老人做宫灯时帮上忙。

  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机器制灯,手工宫灯订货量越来越少,可王福信老人坚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洛阳宫灯,一定能在儿孙一代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难忘中国之声》2014年6月12日播出)

编辑: 刘岩
关键词: 宫灯;传承;非遗;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