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闻中心 > 专题 > 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活动 > 长征路上奔小康

央广网

重庆秀山:“红军的亲人”与“红军桥”

2016-10-14 23:49:00 来源:新华社

  1984年,秀山县政府向李木富老人(左二)赠送题写着“红军的亲人”的匾额(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潺通联

  新华社重庆10月12日电 题:重庆秀山:“红军的亲人”与“红军桥”

  新华社记者谷训

  在重庆市秀山县雅江镇江西村,农民李叶川拿出家中珍藏的一块当地政府赠送的匾额,上面题写着“红军的亲人”。看着这块匾额,李叶川讲起开国将军段苏权与他爷爷李木富的一段生死相依、鱼水情深的故事。

  1934年11月,红军黔东独立师在掩护红二、六军团东征湖南后,奉命东进湘西与红军主力会合。途中遭遇敌人伏击,政委段苏权左踝骨中弹受伤,与部队失散。就在段苏权伤势严重、敌人又严密搜捕的危险关头,秀山农民李木富收留了他,把他藏在家后的山洞中,并找来医生治疗,每天送饭送药,冒死守护这位红军伤员。一个多月后,段苏权基本伤愈,便告别了李木富一家,继续追寻红军队伍。

  经过革命战争的洗礼,段苏权成为开国将军,他没有忘记当年救护他的淳朴农民李木富。1983年,已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段苏权回到阔别多年的秀山,参加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成立大会,但却没能如愿找到李木富。后来,秀山县武装部寻访到李木富,段苏权托人问李木富需要什么帮助,李木富说自己什么也不要,只希望能在村前的河上架一座桥,方便父老乡亲。于是,由段苏权出资、村民们出力的一座水泥桥建了起来,村民们亲切地称它为“红军桥”。

  段苏权看到从秀山寄来的李木富和当年医治他的医生的照片,十分激动,回信道:“他们无愧为红军的亲人,理应受到新社会的尊敬和爱戴。”

  “红军的亲人”这个名字让李木富和他的子孙后代感到温暖,李叶川说,爷爷当年英勇善良之举正是红军精神的体现,在今天,秀山人把这种精神发扬在家乡建设中。

  雅江镇目前有两个贫困村,计划今年完成脱贫任务,李叶川家所在的江西村就是其中一个,有100多家贫困户。传统的油桐种植业几年前遭遇市场波动的打击后,当地干部群众积极寻找新的突破口,根据城市消费趋势,把产业帮扶的重点放在生态养殖上,还引进农村电商,打通销路。

  “经过几年培养扶持,现在纯粮食饲养的鸡、鸭、生猪和高山放牧的牛羊销往湖南、湖北、福建等多个省市,借助农村淘宝,腊肉、竹笋、黄花等土特产品更是远销全国。现在要做的就是引导帮助更多贫困户参与进来,加大生产。”雅江镇干部杨秀禄说。

  当地乡村旅游业也在规划之中,利用高山杜鹃等自然资源,拟开发建设映山红风景区。杨秀禄说:“ 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 ,独特的自然景观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将是秀山革命老区发展的新希望。”

  这是重庆市秀山县,红军伤员在长征时曾经隐蔽休养的山洞(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潺通联

  李木富老人在红军洞旁留影(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潺通联

编辑:范斯腾

关键词:红军桥;李木富;重庆秀山;1983年;红军主力

说两句

相关阅读

红军桥——长征·触摸热血青春系列

红军桥——长征·触摸热血青春系列

2016-10-09 17:05:00

守护红军桥八十年

守护红军桥八十年,”贵州省黎平县高屯镇少寨的吴玉宏告诉记者,这座桥被当地人称作“红军桥”,是他们祖辈和红军共同搭建的桥。为了让红军过河,少寨村民从家里扛来木头、门板,冒着严寒和红军一块儿连夜架桥。

2016-10-08 20:06:00

一座“红军桥”为啥能屹立82年?

一座“红军桥”为啥能屹立82年?,9月21日,枯水期红军桥的木梁显露出来,一名村民从少寨走出,去往桥西的集镇。新京报记者 李明 摄  桥,在山高水长的贵州黎平,被当地人比喻成血脉。1934年12月,长征路上的中央红军从黎平少寨经过,国民党部队为了阻拦红军,提前把桥拆毁。

2016-10-05 17:00: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猜你喜欢

视觉焦点

推荐视频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