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占亭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观众。

好的,听众朋友,《一带一路进行时——走进兰州》特别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听!再见!

富赜

富赜

这么多的朋友都在关注兰州,都希望能更多的了解兰州,这次来,我们也感受到了兰州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新的思考和实践,祝福兰州在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中能够日新月异,也感谢袁市长今天做客直播间!

交通拥堵是我们城市发展这个阶段的一个共同的问题,但是现在就是一软一硬,首先是要坚持不断的进行软管理,提倡绿色出行。提倡守交通规则,第二个就是硬建设,硬建设就是说我们轨道交通的一号线的一期工程到明年就可以试车,二号线的一期工程今年就可以开工。四号线是到豫州,到夏官营的南大校区。五号线是到新区,是到三号航站楼,这两条线明年就可以开工。这样的话就是同时我们在明年底上跨下穿,立体交通体系包括还有80多个天桥和地道的形成,整个这个预计都会形成,把软管理能够硬化,把硬建设经常化,就这么解决。

袁占亭

微博微信小秘书

也有兰州本地的网友问,兰州地形狭长,加上目前机动车数量猛增,会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

意识到了为什么享受不到包邮,就是兰州或者西部人员比较稀少,在网上购物的货物相对比较少,运输成本比较高,再加上比较远。我们从去年开始全市开展了一个电子商务发展年,去年我们的电子商务,就是本土电商的发展,增加了121%,就是同时和公共的电商联合起来,在这一块儿发展。同时我们又走上了农村,现在我们农村的农副产品上网,像我们的百合、玫瑰、包括核桃,都可以在网上销售,这样我们实际上通过加大政府的引导,能够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袁占亭

微博微信小秘书

有网友说,现在网上购物很方便,但兰州总被物流公司列为偏远地区,卖家不仅不包邮,还得加收邮费,兰州什么时候能享受“江浙沪”包邮那样的待遇呢?

兰州人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大家都用微软操作系统。以前是随便都可以拷贝的,但是现在就不能用。开始大家都可以用,到现在我们有自己的品牌,所以现在就可以打假。

袁占亭

微博微信小秘书

市长您好!我们收集了网友的一些提问,请您参与我们快问快答。有网友问,兰州拉面馆到处可见,但新闻里说,在外开店的多是青海人,前一阵还要求兰州人开的店离远点儿,市长您对这个事怎么看?

说到这个云平台,说到这个网络。今天我们的节目也是在央广网上同步直播,,在我们的节目直播过程中,我们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微博和微信征集了大家对于兰州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把时间交给柴婧:

富赜

袁占亭

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实际上就是从我们七里河区的小型社会的民情流水线这个逐步的发展起来的,它实际上简单说,就是这个城市所有资源的全共享,就是一个信息,所有的政府的电话48个,这个视频信息全市的各种摄象头都集中在一个平台。那么对老百姓提供的便利理念,为老百姓提供三个服务。就是政务服务、事物服务还有就是商务服务,这样的话老百姓就是不用出门,可以用网络,就是有事情可以打电话。叫做一二三四五,有事找政府。我们有一个一卡通,通过这个一个卡,既可以坐公交,也可以缴电费,这种费用都可以,同时这个又是个银行卡,在商店又可以购物。这个是兰州独创的,到目前应该说在全国,兰州做的是最好的,所以老百姓做的非常的方便。

兰州国际马兰松赛2001年开始第一次举办,虽然起步很晚,但是我们起点很高,所以我们一次办成了金牌赛事,三年办成了铜牌赛事,其实国际马拉松赛其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让我们的兰州市的本地的老百姓认识到了我们的城市其实非常的美,使他有归属感和自豪感,使外地人知道了,原来兰州不是其这骆驼上班的人,其实有山有水非常的美,所以通过兰州国际马拉松赛这个让世界了解兰州,让兰州走向世界,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结合起来,通过兰州国际马马拉松赛,全民健身经常化常态化,是这个城市的活力。

袁占亭

袁占亭

前面说到兰州市的三个一,三个一就是还有三艘舰,兰州舰,还有就是一项赛事,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事,还有一个云平台,就数字服务中心。兰州舰是2005年10月18号咱们国家正式入队的,到今年整整10年的时间了,它是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最先进的驱逐舰,命名为兰州号以后,我们每年都去慰问,他们每年都要来,对于我们双拥模范城的建设,对于我们了解国防的发展,对于老百姓的自信心起到了很关键性的作用。

从节目开始到现在我们已经逐个介绍了我们大家都比较熟知的兰州,一条河,一碗面和一本杂志,肯定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兰州,袁市长。

富赜

袁占亭

这个改革开放初期兰州就是改革开放的福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之后,兰州就是向后转,农村这个后院前沿,所以变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个目前我们和中亚五国在中贸合作上特别是在文化交流都已经开始,我们现在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中亚五国,特别是中亚五国的油气资源,白色家电的出口。第二个我们现在正在建成的综合保修区,把我们国内的产品,尤其是白色家电这样的生活用品,通过这个把它输出去。这个月20号就是我们第一列到欧洲的班列,发到德国的汉堡,我们这个车40列过去,设备是35火车皮,10车拉回来,这是我们第一列实车去实车回来的,所以我们铁5号这个火车,就是十天发一列,现在每次都是满的。这样的话我们想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把我们的平台做好。第二个就是中韩工业园明年就可以开工建设。另外,我们达成共识,在兰州新区建设中亚几国的或者说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领事馆商业代办机构,我们希望能整个把这种交流做起来。

兰州在立足西部开发的同时,也是在向西方去进行继续进行拓展和西部的国家沟通交流,再给我们介绍一下具体跟哪些国家就进行了哪些沟通?

富赜

记者

兰州新区发展至今已成为很多创业者和企业家的热土,许多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到了新区,但是建设之初的新区,招商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正威国际集团,一家以有色金属完整产业链为主导的全球化集团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5名。回忆起当时招商的情景,正威国际集团老总王文银有些激动。他说,“因为当时这个项目其实并不是在兰州做的,而是在GDP总量在兰州好几倍的城市,最后这个项目落户兰州了。就是因为人家是三顾茅庐,他们是"三十顾茅庐",最后感动我。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十几个月就建成了试生产。这个速度呢根本就不是西部的速度。可以说当年深圳的速度在兰州再次出现了。” 谈起兰州新区的变化,王文银赞不绝口,是这些变化让企业在新区落地生根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王文银表示,那时候是一篇荒芜的土地,经过3、4年的建设,兰州新区已经变成了一个产城融合的国家级的新区,这个非常不容易。就是正威反映的问题在兰州新区不过夜,才让我们兰州的项目做得比较成功。 王文银说,正威集团在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和海三角都有很好的布局,而在西部的兰州新区就是一个重要的商业节点布局,日前从德国进口的设备已经在路上,不久将到达兰州港。

兰州新区现在好多的企业已经入驻了,记者也进行了一个采访。

富赜

袁占亭

兰州新区实际上就是老城区的空间比较狭窄。兰州周边都是山,所以必须要跳出去。前一段国务院批准了《四百城市总规》,这是在前三部的基础上,兰州市经过了2000多年的城市发展,第一次从河谷地段“跳”出去,跳到了新区。新区是2012年国家批准为第五个,也是西北第一个。国家对新区的定位是国家重要产业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集,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东部产业的转移的示范区。特别是第三个承接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它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现在新区的话,建设投资完成了800多亿,招商引资项目就投资完成1100多个亿,100平方公里的水电路基本上也就建成。特别是世界500强大的企业,现在有30多家。新区现在基本上是一个选商的平台,老区就是我们通过老城区的二产企业的促进路源,把老城区的二产全部促到新城区,老城区这一块污染治理是一个易居易留城市,所以老区的第三产业特别是现在物流和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入驻,我们也是在选择的阶段,大家都想来。

兰州现在处于阶段的中后期,读者是经过了一个过程。其实一个城市的发展也是这么一个过程,很多企业愿意或者说真的到兰州来这个时候,实际上我们现在是工业化的中后期,在这个当中,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我们城市如何拓展空间建立新区,如何治理大气污染,这两件事情对我们的平台的建设起到了很关键性的作用。兰州市的治污或者是兰州市的污染的形成,工业化过程的一个必然结果,西方的国家都走过这个路。当然兰州市治污有特殊性,首先对燃煤锅炉进行燃起化改造,用两年的时间把它改造完。第二个对于重点企业进行严格的管控,第三个就是通过网格化对面源污染阳城进行严格的管控。经过3年的努力,兰州市大气污染的治理,我们达到了目标,稳定地退出全国10大污染城市的行列,现在我们在74个城市当中,大概在中间位置,现在就是到兰州看蓝天,或者说到兰州享蓝天。

袁占亭

富赜

为什么《读者》杂志在这里一定要提到,因为你会发现一本文摘类的杂志,其实有点像如今互联网思维中的所谓“平台思维”。就是我来提供平台,别人来提供内容,起初我可能要自己努力去摘选好的文章,但是当我把这个平台维护好了以后,自然会吸引优质的内容。一座城市也一样,同样需要经历从努力招商引资,到可以产生“产业集群效应”,就是像磁铁或者是滚雪球一样,相关企业自己会被吸引到此集聚。兰州目前属于哪个阶段呢?

读者是中国人的心灵鸡汤,它产生了这个年代非常特殊。1981年是这个文革刚刚过去,这个人们这个心灵上需要抚慰,而《读者》选择的这种文章,非常适合那个年代的人去静下心来好好的去看一看,去畅想未来。

袁占亭

富赜

我们刚才提到的一条河,其实是兰州文化内涵的根基,而一碗面其实是兰州文化内涵的延续,而下面要说的一本杂志,那就是兰州文化内涵的载体,甚至代表了一代人对兰州的认知,这个杂志就是《读者》。我百度了一下:《读者》杂志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在1981年1月创刊,是一份全中国耳熟能详的综合类文摘杂志。说是“中国期刊第一品牌”毫不为过,袁市长怎么看读者文化?

我们出台了一个就是在户籍政策上,就是只要是大学毕业生,留兰州这个落户没有任何条件。就是你有没有工作、有没有住处都可以留,另外就是说对研究生、博士生我们在住房在这个项目的申报项目有一整套配套的政策。

袁占亭

富赜

每到大学毕业季的时候总是会说有一个,每年都会出现的词叫史上最难就业季。兰州刚才我们听到这个录音里面说,对于外来的留学生来说,其实他们不仅不难就业,反而还很抢手。我想问一下袁市长就是对于大学生的这个就业扶持方面,咱们兰州方面有没有什么动作?

我们的中亚学生非常抢手,基本都能够满足他们对就业、对未来的职位、薪水的需求和愿求。学生们对在中国企业工作非常满意,他们的工资普遍地略高于当地的一些当地人所开办的企业,所以说能够学好汉语,就意味着会有高收入,高品质的生活。

兰州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国锦

记者

丽萨还向更多的国外留学生推荐了兰州,她觉得兰州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更适合留学。她还帮助不会中文的留学生填写在兰州留学的申请表,希望兰州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希望兰州能够发展得更好。她告诉记者“现在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然后你在街上或者在各个企业能见到更多的中国人,也就是你能感觉到这已经有了影响。我希望将来兰州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以后很多的外国人会选择留在这边工作。” 不光是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丽萨,还有来自乌兹别克斯坦、也门、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都非常喜欢兰州,他们对一带一路更是充满期待。就读于我市各个大学的中亚留学生,普遍既懂汉语、俄语,又精通于自己所学的专业。每到就业季,他们往往非常抢手。

截止到今年3月,著名学府兰州大学已经与世界39个国家和地区的19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合作伙伴遍布亚、美、欧、非、大洋洲。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逐步实施,越来越多在中国留学的中亚学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就业良机和发展契机。哈萨克斯坦女孩丽萨就是兰州大学众多留学生中的一位,长相清秀的她2008年秋天来到兰州,2014年在这里就读了她的第二个本科——国际政治。在这样一座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城市,丽萨一待就是7年,如今已经完全爱上了这座城市的所有东西。她说“我大概2008年到兰州,我第一个本科是在世界经济外教大学读的是"国土经济关系",然后再这里读了第二个本科"国际政治",我觉得兰州这个城市比较适合来留学,呆了5年以后,我不得不爱上了跟这个城市有关的所有的、所有的东西。 ”

记者

富赜

一个城市吸引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说可以吸引游客,到这里去来游玩,但是我只是单纯的到这玩,并不想到这里生存和居住。另外一种是我到这发现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但是真正还能够吸引我在这个城市里面学习和生活,兰州对于可能外地甚至是外国的学生来说,他们有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愿望吗?我们一起来听记者的报道。

这几年对于旅游这一块儿大区域的规划,旅游一定要做大区域的规划,中国西北出发在兰州,我们希望通过这么这一句话让大家知道兰州是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兰州是夏都。兰州,从兰州往西北的任何地方走非常的方便,兰州的交通是一个旱码头,这样的话从兰州往西北,任何地方的交通去旅游是最方便的,而且我们已经规划了7条线路,非常适合2天到5天的旅游。

袁占亭

富赜

现在都已经是北京时间的晚上9点27分,记者说还是有很多的游客在那里,兰州有没有想过利用现在一带一路的交通枢纽的优势,发挥自己旅游的特色?

此刻我所在的位置在,在兰州的标志性建筑中山铁桥旁边,中山铁桥在灯光的装点下更显魅力、风景比白天更加迷人。刻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石碑在灯光的照射下气势磅礴,北侧的白塔山碑林,还有金城关文化风情园与中山桥遥相呼应,虽然天色已晚,但是还是有不少的游客和市民在这里观光游览、休闲纳凉,一些游客还在河岸边的船上观赏铁桥和河畔美丽夜景。这座建造于1909年的钢铁桥梁,见证着兰州一百多年的历史变迁,也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除了中山铁桥之外,兰州还有很多的旅游的好去处。因为兰州有着“水车之都”的美名,据说在1952年,兰州共有252座水车。现在,外地来玩的游客可以在水车博览园、水车园等旅游景点,亲身感受古老水车的魅力。同时,在市区还可以去五泉山、黄河母亲雕塑等一些特色景点。兰州还有很多4A级景区,包括兴隆山、吐鲁沟、青城古镇等,特别是在兴隆山旅游景区郁郁葱葱的森林中,有蒋介石与宋美龄在1942年居住的行宫。在连城鲁土司衙门,还可以领略我国仅存最完整的宫殿式土司古建筑群的无穷风采。“中国西北游 出发在兰州”。这里自古就是商旅往来的要道。

记者

富赜

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商埠,刚才袁市长也介绍了,城市的包容性也很强,而且无论是历史还是大自然,为兰州留下了很多名胜古迹,然后兰州还有那么多有特色的美食,它天然具备了一个旅游城市的特质。此刻兰州台记者车欣现在就在兰州的一个著名景点中山桥,下面我们连线车欣。

牛肉面到今年是100年,它是1915年发明的。对于外地人来说,很难理解一碗牛肉面实际上承接了很多兰州的文化和精神。第一,它首先是民族的融合。兰州这个地方是三大高原的交汇处,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它是各民族交汇的一个地方。第二,牛肉面这9种形式体现的是兰州人的创新精神。第三,这一碗汤,我们兰州人知道牛肉面的影响其实在于汤,不在于面。一个汤当中有30多种调料,调料加的比例和次数不一样,就构成了牛肉面。还有讲究,秘方主要在汤上,主要是兰州人吃牛肉面宁愿把面不吃完,汤也给他喝完。所以牛肉面既承接的是历史,体现的是城市的精神,也展示了民族的交流,很多人说牛肉面是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这实际上体现着兰州人的性格和兰州人做人做事的准则。另外,牛肉面其实只是我们兰州美食的一个代表,因为兰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所以兰州的美食可以说是融合了各民族特点。除了牛肉面,在兰州还有酿皮子、甜醅子、灰豆子、面片子等特色小吃。

袁占亭

富赜

每一位第一次吃兰州拉面的朋友都会遇到一个困惑,这个面条的叫法太多了,从细到粗:什么毛细,细,二细,三细,韭叶,大宽等等。头一次肯定会被这些词儿弄得头晕。然后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一碗面条,真不简单,它其实跟我们刚才说到的兰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大有渊源。实际上是融合了四方之道。从历史渊源看,本身拉面这项手艺是回民的特色,做面条的原料小麦是汉族农民耕种的粮食,藏族牧民饲养的牦牛肉切成了里面的肉片, 盐是蒙古族驼工从阿拉善的盐池运来蒙盐,而胡椒、茴香、姜、花椒等等调味料,源自行走在丝路上的西域胡人。它实际上是各民族的劳动成果在兰州这个西部交通枢纽汇聚融合的产物。

牛肉面有9种形式,毛细、细的、二细、三细、韭叶、小宽、大宽、二柱子、荞麦棱等多种多样的形状,这9种实际上拉的手数是不一样的,比方说毛细是拉8手,就是2的8次方。拉大宽是抻三手,就是2的3次方,就是8根。

袁占亭

富赜

想问一下袁市长,您知道正确答案吗?

面应该是一根吧,具体的粗细不一样,拉的次数就不一样。

吃面人

吃面人

吃了多少年牛肉面,还真不知道拉多少次。

一次一碗4两面能够拉多少根或者拉多少次,你知道吗?

记者

记者

每天清晨,伴着昭阳,一碗热气腾腾、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牛肉面是兰州人一天生活的准确打开方式。而如今这一碗小小的牛肉面作为兰州市的一张城市名片,也被递交到了每一位踏上这片土地的外来客人中。

我觉得对于每个城市的朋友来说,一说兰州两个字后面紧跟着的就是牛肉拉面,很多城市,大街小巷都有兰州牛肉拉面的招牌。我查了一下数据,现在在兰州,牛肉拉面馆已经有2000多家,在兰州之外的全国各地已经发展到数万家,从业人员有几十万人。而且,这碗面还走出兰州走向了世界,目前,法国、日本、新加坡、阿联酋都有兰州牛肉面馆。很多人都说兰州人的一天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肯定对它相当熟悉。一般的问题肯定难不住兰州本地人,于是我们的记者想了一个特别刁钻的问题,问:4两兰州拉面一共有多少根面条……这市民们能答得上来吗?一起来听听记者在兰州的街头采访。

富赜

魏立桥

依托兰州优越的社会稳定条件,和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及兰州新区尚未利用的土地资源,可以再设置原油储备库、天然气储备装置,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储备中心,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雄厚的基础。

对于一带一路中的兰州,老旧污染工业已经成为过去,魏立桥未来的能源经济,兰州也将再次发挥出共和国长子的作用!

富赜

魏立桥

兰州的精神文明建设,美丽环境的建设,吸引外商和相关机构进驻,依据兰州多民族文化优势,使我们这个环境构成一个丝绸之路的首善之区。

除了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和一带一路中的硬实力,更加让魏立桥自信的是兰州的软实力,一带一路不仅仅是经济建设的构想,更加是精神文明的再次升华。

富赜

魏立桥

兰州新区的综合保税区国家已经批了,围绕着综合保税区建设国际物流区。兰州在石油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新材料新生源、生物制药、清真制品食品等产业基础占有巨大的品牌优势和巨大的市场份额优势。

同时,魏立桥对于一带一路中兰州的理解,不仅仅是一艘正在起航的经济大船,而是一艘正在加速的经济航母,是一个复合的经济平台!

富赜

魏立桥

兰州在国际贸易通道上起着“一城畅东西”,货运专列都通过兰州来转向,兰州同中亚的最重大的物资贸易的油气管路都通过兰州,所以兰州是丝绸之路贸易廊道的枢纽要冲。

一带一路,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作为昔日丝绸之路重镇的古老金城兰州,更是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兰州是内陆通往西部省区和中亚、西亚的重要能源物流通道,甘肃省著名经济学家魏立桥对于兰州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一城畅东西”。

富赜

富赜

听了我们记者的介绍,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兰州叫做“一带一路桥头堡,中亚中转站”了,如何让这个城市最大化的发挥物流交通要塞枢纽的优势?成为丝绸之路上的“旱码头”、核心节点?我们的记者就此采访了甘肃省经济学者、兰州市政府顾问魏立桥。

我现在的位置是在兰州火车站生产指挥中心,在我身后是由72块液晶屏幕组成的监控大屏,这每一块小屏上都显示着一趟即将发出的列车,每一个屏幕上的小亮点,都代表着由兰州作为枢纽,四通八达交通延伸线的一个停靠站点,在我身后的这块大屏幕上,开往嘉峪关方向的列车就已经准备就绪,十分钟后它将满载乘客朝着目的地驶去。就在我所在的这个生产指挥中心,每天都要指令发送158 辆列车,这些列车,南可以到达昆明,北可以到达沈阳,东可以到达上海,西可以到达新疆阿克苏,这个生产指挥中心所调控发出的车辆,编织出了中国西部庞大的铁路物流网,使得兰州成了名副其实的旱码头。未来,兰渝铁路、徐兰客运专线、中川铁路等相继建设,加上现有的线路,将有10个方向的列车在此交汇,仅兰州西站每年发送的旅客就可以达到3500万人次。伴随着钢铁物流的崛起,航空运输也相继得到发展,去年,兰州中川机场正式成为国际航空口岸,我手头有这样一份数据,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仅上个月就起降航班6364架次,同比增长13.3%。今年1到7月,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达到70089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万多人,同比增长244.55%。

张亭

富赜

现在兰州台的一位记者张亭就在兰州铁路调度站--我们请他来给我们详细介绍介绍一下四通八达的兰州交通。

兰州这个旱码头还真和黄河没有多大关系,黄河在中华民族中是一个灌溉河,生存生活用的河,很少用于运输。兰州市作为旱码头,它主要是一个枢纽,再一个就是交通非常发达。从古代来看,丝绸之路主要有南北两线,它都是要经过兰州,从兰州出去以后,才分了南北两向,后来分了很多叉。从现在来说,兰州是我们国家的公路枢纽,312国道,109国道都在这个地方汇合。另外现在是国家的一个铁路枢纽,兰州市是南客北货,南面是西客站,目前是西部最大的一个高铁站里面有铁路集装箱货场,是我们国家最新的集装箱的货场,未来有12个方向高铁在的西客站汇合,另外就是这个地方是我们国家航空的一个枢纽,目前我们已经开通的14条国际航线。更重要的是,兰州是我们国家管路和气路的汇合点,12条管线都从这个地方过。

袁占亭

富赜

一上来就夸兰州,实际上还真是。我一来兰州的时候就看到,黄河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是就是波涛汹涌的,但是在黄河兰州段好像是很平静的。一般来讲,内陆省份是比较干旱的,甚至有人觉得一到内陆就是沙漠,但实际上有一条河流和穿城而过就不一样。刚才袁市长提到长江,南京长江大桥也是就是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山桥其实也是同样的作用,沟通了南北。兰州也被称作是"旱码头",这个旱码头是什么意思呢?

黄河穿城而过,特别是穿省会城市而过,对我们来说是这样。黄河对于兰州来说,意味着母亲河,百里黄河风情线,在整个丝绸之路上,有这样黄河穿过的,就兰州一家。兰州特别有一个本地的雕塑家,做了黄河母亲的雕塑,非常的有名,就在黄河边。到兰州来的人,一定要到跟前去看一看。黄河是整个中华文明的摇篮。所以到了这样一个地方要合影,流连忘返,就像到了母亲的怀抱。另外,黄河上第一个真正铁桥就在兰州,是1909年德国人设计,美国人建造,所有的材料来自美国,这个桥到现在已经100多年,现在还完无损。所以叫天下黄河第一桥。在那个时候有羊皮筏子,黄河的流速每秒是3.5米,长江只有1.5米,流速是非常快,再加上它有一些潜流和暗流,都不适合于船运,所以老百姓在实践中发明了羊皮筏子,可以运输货物,但现在在全国首创水上巴士。古有羊皮筏子,现在有水上巴士。兰州地方有黄河,大家看两山对峙大河中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袁占亭

富赜

来之前,我也是做了一点功课。当然这个功课做得并不充分,可能对于很多没有来过兰州的朋友来说,对兰州的了解就停留在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上。比如,兰州的黄河,拉面,读者杂志。这些可能是作为一个外地人对兰州最简单的印象,所以这一条河,一碗面,一本杂志,就成了我们所知道的兰州,我们所知道的兰州,肯定不是那么的确切和完整,我们首先从我们知道的兰州开始,然后再让袁市长给我们补充一下,我们所不知道的兰州。我们这样其实我觉得对于全国听众来说,一提到兰州,兰州牛肉拉面可能是第一印象,但我们先把这个放在后头,咱们先说一条河,就是黄河,袁市长跟我们先说一下这个黄河和兰州的渊源。

主持人您好!听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袁占亭

富赜

听众朋友,今天我们的直播间里还请到了兰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袁市长,您好。

听众朋友们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政务直通》主题系列直播《一带一路进行时》。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主持人富赜。现在我们是在兰州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的直播间为您直播。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方向和任务。此刻我们所在的甘肃省省会兰州,是一个古老内陆城市,从几百年前的茶马互市的贸易中心,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个核心节点城市,兰州独特的区位优势,让它和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非常便利。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兰州,还有哪些优势,怎样发挥这些优势?今天我们和您一起寻找答案。

富赜

预告

8月14日晚21点《政务直通》主题系列直播《一带一路进行时——走进兰州》,兰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做客,与您分享有关兰州的魅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