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新闻中心 > 专题 > 汶川地震6周年 > 分析评论

“救”在身边 他们随时待命

2014-05-06 14:30  来源:金陵晚报  说两句  分享到:

  6年前,他们从5·12汶川地震的救援现场披星戴月地归来,这一次刻骨铭心之后,强烈的使命感促使他们参与到民间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中。他们并非专业的消防队员,却时刻准备着赶赴事故现场,救人于水火。在南京,的确有这样的一支民间救援队伍,这就是民防应急救援志愿大队,6年来,他们始终作为一个“草根”组织而存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壮大,今年4月29日,作为南京市首家经过民政部门注册的民间公益救援组织,民安减灾应急促进中心正式成立。

  从18人的民间救援队发起

  如何给伤者做心肺复苏、防烟面具应该怎么戴、担架应该怎么抬……这些急救常识,对37岁的徐刚来说是每隔几天就要对市民重复的东西,但他却乐此不疲。他不只是一家物业公司的上班族,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南京民安减灾应急促进中心的主任。说起这个民间公益救援组织,徐刚告诉记者,从2008年汶川地震后介入救援和知识培训,到现在已经6年了。汶川地震时,网友们发起网络招募,临时组成了18人的民间救援队赶赴灾区,其中包括户外运动爱好者、医护人员及转业军人,而这个民间救援队,便是民安减灾应急促进中心的前身。

  这支民间救援队从汶川地震归来后,强烈地感到了民间防灾减灾宣传的迫切,在南京市民防局的支持下,经过网络公开招募,一共有80多名来自社会各个行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成立了民防应急救援志愿大队。一年后,经过职业资格认定,他们中的一大批人成为江苏省第一批国家紧急救助员。

  越宣传防灾知识越迫切

  要想当国家紧急救助员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他们需要接受各种严格培训,还要经常进行各种高空救援、山地救援的实战演练。去年9月,他们接到南京市消防指挥中心的电话,在六合冶山,一名农妇掉到一个200米深的废弃矿坑,希望他们能提供技术支持。几名队员立即带上绳索、安全带、滑轮等装备动身赶往现场,然而由于家人发现后报警的时间距离事发时间较晚,农妇被发现时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

  徐刚告诉记者,正是这样一桩桩事故给他的触动越来越深,他感到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们不仅要随时待命准备救人于水火,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在社会上广泛宣传救灾减灾知识。然而,一次次的宣传、面对不同的市民之后,不仅没有让他们有成就感,反而对防灾知识宣传的心情都更加迫切,“我没想到有那么多人缺乏防灾减灾的意识,一旦遇到灾情,他们会脆弱到保护不了自己。”徐刚告诉记者,很多火灾都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处理方法造成的,很多本来是小火,就因为不知道如何及时扑灭,最终造成大火、煤气爆炸,造成人员伤亡。“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种常识来对待和普及。”

  希望更多人参与应急救助

  5月3日中午12点半,救援队员花先生路过尧化门老街时,看见一辆电动车和倒在地上受伤的市民,他上前打听,原来肇事车辆逃逸,已经有市民拨打110、120。花先生立即下车询问伤员病情,经检查伤者神志清醒、头部出血、小腿不能动,他立即用车上的小急救包帮助伤者进行简单的止血、保护伤口,并叮嘱其别乱动,避免二次伤害,120到了之后他才离开。

  据介绍,像这样的情况救援队员们经常遇到,“平时大灾大难很少,但身边发生的小灾小险比较多,其中很多可以通过学习到的知识进行预防。如果缺乏急救常识,很可能会使救助带来更大的伤害。”这是救援志愿者们经常挂在嘴上的话,因此,他们希望能让更多人接受专业、科学的救援知识。

  徐刚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和消防部门建立了合作模式,接下来,他们将参与到更多的救援行动中。此外,他们还会将防灾自救知识技能普及活动深入下去,走进更多的社区宣传灾害常识、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如今,这个民间公益救援组织已经吸引了上百人参加。

版权说明: 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56807262

编辑:邹佳琪

头条推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