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城

  本届全运会赛程过半,多个竞技项目已经完赛,精彩纷呈的赛事引发了全民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全运会的参赛主体更加多样化。据报道,除传统的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及行业体协外,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将参加跆拳道、铁人三项和棒球项目比赛,还有个人身份运动员将参加击剑、自行车和游泳项目比赛。

  9月23日,全运会排球男子20岁以下组半决赛开赛。图为江苏代表队选手在比赛中拦网防守。光明日报记者 陈城摄/光明图片

  全运会是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但同样也是全民参与、全民竞技的重要舞台。本届全运会的口号是“全民全运 同心同行”,核心目的是推动全民健身、全民体育。从这个角度而言,拓宽参赛主体准入资格,显然更加有利于推动全社会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毕竟,这给予了所有普通人一个梦想——能够站在中国最高规格体育赛事领奖台上的梦想。

  全运会允许个人身份运动员参赛,也意味着他们有可能代表国家在奥运赛场上绽放光芒。奥运会上,很多国家的参赛队员都不是职业运动员或全职运动员:日本皮筏艇选手矢泽一辉的社会身份是一名僧侣,他曾获得伦敦奥运会第9名的成绩,为当时日本皮筏艇项目的最好成绩;今年东京奥运会女子自行车公路赛的冠军名叫安娜·基森霍弗,是一名数学系博士后研究员和讲师,自行车只是她的业余爱好……这些例子表明,无论是不是职业运动员,有梦想,就有创造奇迹的可能,而梦想需要更为宽松的竞技体育参赛环境来支持。

  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允许个人身份运动员参赛,体现了对参赛主体身份的包容性,有利于扩宽发现竞技体育人才渠道、吸引更多主体参与到竞技体育中来。我国是人口大国,这意味着不够细致的体育人才选拔机制,有可能致使我们错失一些有天分的体育苗子。参赛主体多样化,代表着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建设有了新的人才补充机制。同时,通过这一方式,还能够就某一竞技项目的培养方式进行对比择优,让传统的体育选拔、训练机制更为系统全面。

  从本届全运会的项目看,个人及高校主体参赛项目多为小众项目。人们期待,在下一届全运会以及未来的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中,能够在传统大项看到多元化参赛主体的身影,让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在竞技体育赛场上崭露头角。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24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