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北京9月9日讯(记者 吉蕾蕾)在国务院新闻办9日举行的发布会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表示,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水库9.8万多座、总库容8983亿立方米,各类河流堤防43万公里,开辟国家蓄滞洪区98处、容积达1067亿立方米,基本建成了江河防洪、城乡供水、农田灌溉等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支撑。

  以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为骨干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成为暴雨洪水来临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王牌”,有效应对了近年来长江、淮河、松花江、太湖等流域发生的洪水。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局地极端强降雨多发频发,影响范围广、致灾性强,全国有50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124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37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水利部门科学、精细、精准调度水工程,全国有3467座(次)大中型水库共拦蓄洪水925亿立方米,初步统计减淹城镇1038个(次)、减淹耕地面积1267万亩、避免了638万人临时避险迁移,最大程度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

  “我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必须坚持开源节流并重。”李国英说,一方面,科学规划建设南水北调等一批大型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初步形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另一方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2020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57.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2.9立方米,分别比2015年下降28%和39.6%。

  全国水资源配置和城乡供水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年供水能力达到8500亿立方米,城市多水源的供水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国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从82%、76%提高至88%、83%。

  节水已成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性措施。经过大规模水利建设,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4亿亩发展到2020年的10.37亿亩。“十三五”期间,节水灌溉面积从4.7亿亩增长到5.7亿亩。在占全国耕地面积54%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的经济作物,水利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