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在“万亿城市”书记市长两会建言中,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表示,希望国家对构建成渝一体化大市场,建设国内循环的战略腹地、国际循环的门户枢纽给予更多支持。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两会上的“成都声音”,唱响的是一体化主旋律,瞄准的是国际化新基地。从“蜀道难”到“全球通”,这是枢纽之城的成都在新格局下对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积极姿态与铿锵回应。

合则两利,此为共识。重庆、成都,是西部地区两个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国家级中心城市,有承东启西、联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是启动西部经济强劲增长的活力引擎。从发展层面观之,区域协同是聚合发展的必由之路。珠港澳也好、京津冀也罢,乃至长三角,“一体化”从来就与“高质量”息息相关。这些年来,成都东进、重庆西扩,两地更近更亲。成渝一体化,便是要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一切活跃要素在广阔天地畅通奔涌。

构建成渝一体化大市场,建设国内循环的战略腹地、国际循环的门户枢纽——既要来一场“思维里的革命”,更要来一场“体系性的重塑”。之所以“希望国家给予更多支持”,是冀望从顶层设计层面,让成渝一体化先行先试、勇闯勇拼。当然,这呼声的背后,既有“双城记”的战略优势,也有“双城记”一年多实践成果带来的底气。一个道理毋庸置疑:都市圈不是传统行政区,而是现代经济社会功能区,它是以市场驱动为主的产业和经济发展,更须按照自身的逻辑延展和布局。成都希望以更大视野与格局推进成渝一体化,体现了成都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的宏伟谋略。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一体化不是等来的、要来的、靠来的,而是拼来的、挣来的、闯来的。从战略上,重庆、成都宜共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助力成渝共同构建开放高效便捷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将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相关政策试点覆盖至成都,真正彰显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区域战略的相向而行。这是区域经济发展所需,也体现了双城合作度的空间。毕竟,既然要进一步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协同带动作用,就当建立统一、公平、均衡的政策体系——需要并驾齐驱,更要比翼齐飞。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好政策的“全覆盖”“全联通”,亦是当务之急。

对于区域协同来说,抱团绝不仅意在取暖,更重要的是乘风破浪地“出海搏击”。《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成渝城市群完成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范锐平表示,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中欧班列(成渝)“枢纽对枢纽”开行、线路运力保障的政策支持,批准设立天府国际空港综保区、全货运航空基地公司,助力成渝共同构建开放高效便捷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说到底,是希望两地在产业基础、科研教育、对外开放等层面协同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真正成为全球赛道上的“种子选手”。

风华百年,开局之年。唱好“双城记”、服务新格局,加快建设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这是中央布置给成渝地区的重大政治任务,亦是贯穿成都“十四五”发展的头等大事。

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借助政策优势、顺应市场规律,构建成渝一体化大市场,建设国内循环的战略腹地、国际循环的门户枢纽——成都在路上,梦想在前方。(文/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