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介

  在国内科技界,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增选无疑是最受瞩目的大事之一。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已于1月1日启动,最近一些地方科协陆续对推荐人选进行了公示,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院士是我国科学领域最高学术称号,是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耳熟能详的,如开创祖国航天事业先河的钱学森,逆行出征、抗击疫情的钟南山,一辈子都想要丰收、端牢中国人饭碗的袁隆平......这些院士以毕生精力无私奉献,用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伟绩。他们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深受人们尊敬爱戴。

  鉴于院士在科学界的重要地位,国内对院士评选极为重视,增选院士有一套非常严谨、细致、科学、公平的评审流程。院士的增选过程,从当年的1月,一直要持续到10月,每个入选者都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经过相当严格的标准和复杂的程序。以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为例,当年的531位有效候选人中,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共222位,最终只有75位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当选比例仅为14%。当选两院院士之难,两院院士评选之严格,由此可见一斑。

  用科学的态度和方式对待科学,在院士增选上,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和专业性。以工程院院士增选为例,最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中提到,院士的标准和条件相关规定第一条,要求入选者必须“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提名和确定候选人,严格要求“通过院士或有关学术团体提名”,院士要对提名行为负责;在评审和选举环节,对参加评审的院士在专业性等方面也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有科学的程序确保决策科学,并由专业的评审人进行把关,以确保入选者经得起专业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重要保障。

  学高为范、行为士表。全社会关注科技动态,关注院士增选,是好事。这对相关部门开展评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确保评选专业、公正、透明,另一方面也要及时与公众沟通,更有针对性地回应各种声音,让更多潜心科研的人获得肯定,也让公众对两院院士评选有更加全面理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