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是我国的第一部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制定民法典,是顺应历史进程和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编纂民法典被提上重要日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历时五年,民法典终于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优秀法律文化,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践行民法典,是坚持依法治国和公正司法的重要准绳。民法典正式施行后,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各级司法机关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同时,要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等法律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作用,发挥人民调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多方面推进民法典实施工作。“十四五”时期,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普法教育,要广泛开展国民普法宣传工作,让民法典知识家喻户晓,民法典精神深入人心。

  诚然,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解决了民事法治建设中的所有问题,仍然有许多矛盾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探索,需要不断地进行相关司法解释的配套、补充、细化。在维护民法典权威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在新时代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