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评选2020年度最热门气候变化新闻,9月22日发生的一件大事必定名列其中。这一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宣布将提高《巴黎协定》下国家自主贡献力度,承诺力争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首次为实现碳中和承诺给出明确时间点,是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雄心勃勃”“这是一个惊喜”……在由长期跟踪气候变化的国际人士组成的网络社群里,对中国的类似评价不绝于耳。

  要知道,与目前大部分做出碳中和承诺的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长仍处在上升期,与碳排放还未彻底脱钩。从“达峰”到“零碳”,中国实现碳中和愿景的时间大约只有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这样的转型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可见一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并非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一个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实现全面绿色转型是内在需求。正如习近平所说,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有勃勃雄心,也有实实在在的行动。

  根据中国官方评估,过去五年是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2019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约48.1%,超额完成原定于2020年实现的碳减排目标。此外,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最大投资国,在全球的占比自201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30%左右。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绿色经济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勃勃生机,有力证明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完全可以实现生态环保和经济增长的双赢。这也为全球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国际关系专家毛里西奥·桑托罗认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投资新科技,让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发展与环保可以共存。

  当前,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触发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更大行动力。中国再次站了出来,体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继9月宣布“达峰”和“零碳”目标之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被写入中国未来五年的规划建议之中;在12月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被列为中国明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

  特别是在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就未来全球气候治理提出3点倡议,并宣布中国到2030年减少碳排放的一系列新举措,开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国际社会普遍评价中方的倡议与举措发挥了表率作用,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项重要行动。

  作为《巴黎协定》的促成者与践行者,中国除了不断推进自身绿色发展,还积极推动全球低碳清洁转型。从几内亚卡雷塔水电站,到阿联酋的光热光伏混合项目,中国目前已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开展广泛的能源贸易、投资、产能、装备、技术、标准等领域合作。

  此外,中国还积极融入多边能源治理,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下的能源国际合作。过去五年,中国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率先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等。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席卡罗琳娜·施密特评价说,中国在实施《巴黎协定》、促成各国达成共识、共同解决世界气候问题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根据中国“十四五”规划建议,未来五年,中国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将取得显著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持续减少;到2035年,中国碳排放达到峰值后将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可以预见,一个重信守诺的中国,将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脚踏实地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不过,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呼吁,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行动。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中国说到做到,也期待更多国家行动起来,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国际锐评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