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东博会)“迟到”但不“缺席” “非常”东博会传递什么信息?

  中新社南宁11月28日 题:“迟到”但不“缺席” “非常”东博会传递什么信息?

  中新社记者 杨陈 蒋雪林

  全球疫情和经济下行阴霾未散,非常时期,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东博会)“迟到”2个月后于11月27日-30日举办。

  继北京服贸会和上海进博会之后,中国再次举办重大国际展会,东博会传递出哪些信息?

  “非常”东博会吁加强合作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本届东博会依然秉持高规格、新形式的办会理念,首次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云上东博会”有展示、洽谈、营销等,线下实体展面积10万平方米,总展位数5400个。

  作为中国与东盟推进贸易、投资及高层沟通对话的重要平台和渠道,本届东博会在促进抗疫合作、推动疫后区域经济复苏方面,被各方寄予厚望。

  越南驻南宁总领事黄玉荣告诉中新社记者,“我们急需面对面交流,来解决问题。”

  “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时期举办东博会,更凸显了会议的重要性。博览会提醒我们密切合作的重要性。”东盟秘书长林玉辉表示,中国-东盟合作伙伴关系久经考验。面对疫情威胁以及诸多不确定性,东盟与中国携手合作展现了团结一致的精神。走出疫情困境后东盟与中国合作的决心得以加强。

  “提升经贸合作,加快地区经济全面复苏;提升抗疫合作,强化公共卫生能力建设。”成为此间博览会上各国高官、工商界、学界人士的共同呼声。

  “迟到”东博会展更强聚合力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各国企业参会、参展热情不减,华为、中兴、中国银行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前来参会,东盟国家的展位数达570多个。“一带一路”国际展区229个展位,涉及巴基斯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22个国家。

  “我们希望通过东博会,鼓励更多东盟中小企业参展并开拓中国市场,助力东盟区域经济复苏。”林玉辉说。

  三度携手东博会的世界500强企业太平洋建设集团,借助东博会平台的桥梁作用,已将东盟总部设在吉隆坡,在部分东盟国家实现本地化经营。集团董事局主席严昊称,东博会为企业搭建与东盟国家沟通交流的平台,也让中国企业得以更多地走进东盟国家政府、企业的视野。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领导人在开幕大会上提出,将在智慧城市、5G、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大数据、区块链、远程医疗等领域与东盟打造更多新的合作亮点,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更多新动能,得到东盟各国领导人和其他政商人士的共鸣。

  东博会不“缺席”区域经济复苏

  东博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也必将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连续十七届参加东博会。他表示,“中国和东盟已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非常时期举行的东博会,彰显了中国开放、合作的信心与决心,必将惠及各有关国家,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这也是中国和东盟各国克服疫情影响,坚持举办东博会的原因。”

  “东博会为中国和东盟搭建了一个增强互信的交流平台,双方在此展开了宽领域的交流,互信不断累积,同时给经济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庄国土向记者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