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https://doaj.istic.ac.cn)已于近期完成升级改版,并将于11月25日在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开放云论坛暨期刊开放研讨会”上全新亮相。据悉,“科技期刊开放云论坛暨期刊开放研讨会”将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向业界和公众开放。

  “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由科技部委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负责实施,作为我国科技期刊集中开放获取平台,“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以“公益普惠、开放共享、权威精品”为定位,以开放整合国内科技期刊为途径,汇聚国内千余种学术期刊,其中核心期刊占比超70%,学科分布遍及理、工、农、医四大科技领域,收录期刊论文超500万篇,面向科技人员免费开放,提供全文和期刊评价指标,实现即时下载。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平台服务了数以万计的学者公众,全力推进我国科技论文的传播利用与科技期刊的开放共享。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助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步伐,切实促进我国科技论文的应用与传播,“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于近期进行了升级改版,新版平台充分依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资源,实现了论文引文数据融合,可即时展示期刊收录和引用情况,动态查询期刊的历年影响因子、引用频次等期刊评价指标,更好地服务全国学者公众。据介绍,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将加快国内科技期刊覆盖步伐,早日构建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期刊开放服务平台。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快了各行业数字化、开放化的发展进程,科技期刊作为发表学术创新成果的主要载体,将面临同样的机遇和挑战。受疫情影响,目前科技文献的出版、利用方式都出现了较大变化,一方面,研究成果的发表传播速度显著加快,大量期刊论文以网络预出版方式进行发表;另一方面,伴随非正式交流的预印本平台的快速发展,科学出版的开放获取新模式正不断拓展。

  为推动科技期刊更好服务科技强国发展,使广大创新主体更多受益于学术研究成果,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将于11月25日在京共同举办“科技期刊开放云论坛暨期刊开放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出版界、科技界的专家就开放期刊、预印本等主题,聚焦当下热点,洞悉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探索科技期刊开放中国发展路径。据悉,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李军、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张立、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魏均民等学术专家;冷泉港实验出版社执行董事Dr. John Inglis等出版社、期刊代表等将应邀出席并做报告。论坛将通过“北京时间”网站、APP全程直播,面向社会各界开放。

  最新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显示,2010年到2019年十年间,中国作者发表论文270余万篇,中国期刊发表的论文26余万篇,引文影响力为6.59。值得关注及急需引起重视的是,在我国科技论文产出移居世界第二的背景下,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总体发文量却呈下降趋势。

  “新冠”疫情是历史的节点也是发展的拐点,后疫情时代,中国科技期刊如何迎接挑战铸炼成长、如何抓住机遇发展壮大;国际开放获取潮流下,中国科技出版如何超前布局赢得先机。解惑与研讨,共商与共享,此次会议必将是业界的一次解惑之旅,一面开启融合的共赢之门。

  论坛报名方式: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中,输入“参会”即可报名;或在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官网上的“最新动态”栏目中参与报名。

  论坛观看方式:

  1.“北京时间”直播平台。可通过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官网或“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了解详情,并获取路径。

  2.“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中,输入“会议直播”即可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