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6日电(记者 孟哲)今年2月25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在东北四省(区)适宜区域全面推行以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记者从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获悉,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实现良好开局。

  数据显示,今年四省(区)共投入1.6万个农机服务组织、4.1万台免耕播种机,开展免(少)耕播种作业4606万亩,超额完成4000万亩年度任务;建设了38个整体推进县,实施面积2892万亩,占总实施面积的63%;打造了82个县级、282个乡级高标准应用基地,使之成为长期应用样板和宣传培训阵地;在典型区域设立了72个长期固定监测点,强化了土壤数据采集分析和作业效果实时监控能力。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真正端稳、端牢“中国饭碗”,必须守好“命根子”。四省(区)政府按照《计划》的要求,分别制定发布了行动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并推动将其列入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辽宁、吉林还将行动计划纳入省政府对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督导的重要事项。

  在政策支持方面,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6亿元,专门用于支持四省(区)完成今年4000万亩实施任务。四省(区)采取先作业后补助的方式,及时分解任务,用好补助资金。吉林省财政还安排2亿元用于扩大实施面积。同时,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将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为今年农机购置补贴的重点,做到敞开补贴、应补尽补。

  在技术指导方面,四省(区)均成立了省级专家组,按照“多覆盖、少动土”的技术原则,明确了主推技术模式和操作规范。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作业现场演示、在线直播等技术推广活动,推动技术进村入户,累计培训24.6万人次。

  目前,东北地区玉米正陆续进入灌浆期,从四省(区)监测情况看,实施区域玉米长势良好,在株高、茎粗、叶宽等指标与传统耕作地块基本一致,有的实施地块出苗率还要好于传统耕作地块。尤其是辽宁西部阜新、朝阳等地由于今夏时逢大旱,保护性耕作实施地块玉米长势明显好于传统耕作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