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时认为,世界经济面临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IMF同时表示:“预计2020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能够实现正增长的,只有中国。”这一判断,引发了海内外对于中国经济走势的高度关注。

  时间是万物的尺度。此时已是下半年,中国经济也踏入“下半场”。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这个“下半场”都显得意义非凡。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危机背景之下,中国经济如何迎难而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行稳致远?人们都希望从这个“下半场”中找到更多答案。

  蓄势待发,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对于今年经济“下半场”的乐观预期,来自于对形势的深刻把握。中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进程中,具备广阔的市场回旋空间。据权威经济学家分析,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在二季度率先发力,消费从三季度开始也会出现更加明显的回补,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中国经济从年初的“暂停”到现在的“快进”,宏观曲线的起伏背后,我们看到在扩大内需战略下,消费和投资协同发力将拉动经济增长。这股势能的蓄势待发,也让我们对经济“下半场”持有信心。

  击楫奋进,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不是一个小池塘。”在这个形象比喻背后,既有对中国经济处于一片蓝海的期待,更有在危机环境之下去击楫奋进的坚定。疫情冲击之下,国际经济需求始终在低迷处徘徊,中国要“逆向而行”,唯一办法就是用高质量发展去创造更大的腾挪空间。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23.4亿元,由4月份同比下降4.3%转为增长6.0%;6月份,制造业PMI为50.9%,供需两端持续回暖;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连续4个月回升……中国经济成长轨迹都是在波动中向上的。这种稳中向好的趋势,在风雨之后更显足迹的坚定。

  剑有所指,落实应对重大举措。从全球角度去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影响经济社会运转的最主要因素,几乎所有主要经济体都深受其害。在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是被动应付还是主动应对,考验着一个国家经济的责任与担当。面对疫情,中国采取了及时果断的防控措施,科学防控疫情、有序复工复产,同时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强化了“六稳”“六保”措施,从而为上半年经济恢复奠定了基础。事实已经证明,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是让我们能够从容地打开“工具箱”并逐一对问题进行解决的关键所在。而顶层设计的诸多重大举措,不仅为阻断病毒传播展现了惊人动员能力,更为经济发展“下半场”输入源源不端的前行动力。

  化危为机奋力搏,打好今年的经济“下半场”。如赛场一样,当前经济形势瞬息万变,“时”与“势”的交错更显定力的可贵。从短期看,要切实提振有效需求,避免企业陷入“供过于求”的困境;从长期看,要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局面。长短结合、量质齐升——朝着这个目标奋斗,中国经济“下半场”将更加值得期待。(南方网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