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2日讯(记者 马常艳)“如能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表示,面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只要以改革的方式积极应对,将化危为机,开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新周期。    

  任泽平表示,疫情主要是短期冲击,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基本面和长期趋势。他用一系列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何在: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经济主导全球。2019年中国GDP规模达99万亿元,相当于14.4万亿美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约67%,中美差距正在快速缩小。据IMF估计,2019年全球GDP总量达86.6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和美国占全球GDP比重分别为16.6%和24.7%。

  2019年中国GDP实际增速6.1%,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美国GDP实际增速2.3%、韩国2.0%、英国1.4%、日本0.7%,均远落后于中国。

  中国人均GDP仍有较大增长空间。2019年中国人均GDP为70892元,即10277美元,仅为美国的约1/6,英国的1/5,与1981年的日本、1994年的韩国相当,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城镇化率仍有20%的提高空间。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60.6%,仅略高于2018年世界平均水平55.3%,远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城镇化率81%。同时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有约2.3亿农民工及家属子女未能市民化。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和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中国有覆盖14亿人口的统一市场,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均可自由流动,产品的研发、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都存在巨大的规模效应。

  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2019年末中国劳动力年龄人口约9亿,就业人员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有1.7亿,每年有约800万大学生毕业。尽管中国总人口已跨过刘易斯拐点,但人口素质的上升使得中国孕育了新一轮、更大的人才(工程师)红利。

  中国创新创业十分活跃,新经济独角兽企业数仅次于美国。2019年中美新增独角兽分别占全球比重为12.6%和55.9%。未来中国信息服务业与人工智能、AR、VR技术结合仍将释放巨大增长潜力,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能。

  任泽平初步判断,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将大于2003年非典,但时间可能更短,具体影响大小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和政策对冲力度。

  他认为,当前应兼顾应对疫情和长期改革,供求两侧发力,推出几项具有破冰效应、释放重大信号、能够提振各方信心的关键举措。一是提前储备项目,疫情后实施大规模的基建,把由疫情冲击经济砸的坑填上,尤其对人口流入的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进行适当超前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5G等基础行业投资,以刺激需求、稳定就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二是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并优化方式,从减增值税改为减企业所得税和社保缴费率,提高企业获得感。

  “危机并不可怕,关键看怎么应对,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危机。”任泽平回顾历史说:1998年遭遇亚洲金融危机,随后我国推动了国企改革和住房改革;2001年面对“狼来了”担忧,我国主动拥抱全球化,加入WTO,极大地释放了人口红利,开启了中国经济高增长的黄金十年。他相信,面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只要以改革的方式积极应对,将化危为机,开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新周期。

  为此,他建议,放开汽车、金融、能源、电信、电力等基础领域及医疗教育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注册制改革为抓手,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五大配套制度;推动以人地挂钩、金融稳定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强化居住和实体经济属性,弱化金融属性,既不要刺激,也不要刺破,实现“三稳”;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积极性,给地方官员新的激励机制,给民营企业家吃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