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深圳1月8日消息(记者黄倩 通讯员石薇 代雨菲)深圳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昨日(7日)开幕,来自各界别的近500名政协委员在会议期间围绕深圳市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积极建言献策、履行职能。其中,深圳市政协常委、市慈善会执行副会长房涛提交的三份提案均聚焦于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呼吁成立粤港澳慈善联合组织推动大湾区社会治理。

  在《关于成立粤港澳慈善联合组织推动大湾区社会治理》的提案中,房涛表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位置,而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机遇,也提出更高要求。粤港澳大湾区慈善事业发展走在全国前沿,在社会治理层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慈善组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构建社会服务与沟通对话的平台重要作用。当前,大湾区各城市在科技、经济方面的交流已走在前面,但社会服务方面交流还不足够,希望能有更多连贯性、系统性的社会组织间的培训交流,促进社会治理的改革创新。房涛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层面,社会组织间的协作联动发展仍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组织无序生长,有待统一的、正面的价值观引导;二是粤港澳三地社会组织的管理部门、组织、人才和业务等各自为阵,行业发展缺乏联动;三是粤港澳三地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的专业性上,机构缺乏系统化现代化管理。

  针对以上不足,房涛建议,通过三项措施成立粤港澳慈善联合组织推动大湾区社会治理。“第一项措施是经深圳提出,由粤港澳三地具有行业号召力的慈善机构共同发起,联合打造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慈善共同体;第二项措施是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慈善共同体的党建领导力,聚焦慈善价值观和社会工作的传播,以慈善价值观教化和解决粤港澳社会教育问题;第三项措施是联合港澳地区社会组织,通过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慈善年度盛会,推动慈善行业作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倡导用‘善治’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治理。”

  房涛表示,推进大湾区融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治理应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价值导向,而社会治理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题中之义,是契合大湾区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慈善,可以是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的一个核心柔性引擎,是理解‘粤港澳大湾区’共建共享共治的一把全新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