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地利狭长的极不规则的版图上,汇集着无数光辉的音乐历史:它是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世界,也是舒伯特和约翰·斯特劳斯的乐园,还是布鲁克纳和马勒的炼狱。在《音符上的奥地利》中,知名音乐评论家刘雪枫带领我们行走奥地利,共享音乐盛宴。

 

  维也纳爱乐新年音乐会漫议

  对于能够在一年一度的除夕或元旦坐进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楼“金色大厅”现场享受“新年音乐会(Neujahrskonzert)”的人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愉悦生活方式的昂贵体验,同时也是幸福人生的显著象征。因为在“金色大厅”将《美丽蓝色的多瑙河》序奏的弦乐震音打断,逼着平时颐指气使惯了的指挥大师转过身来放下架子道一声“新年好”,总比坐在电视机前数着洛林·马泽尔到底会说多少种语言的“新年好”更能享受到节日的欢乐,那个时候全场一千多人就像一个洋溢温馨爱意的大家庭。现在全世界都知道在演奏《拉德茨基进行曲》的时候一起随着音乐的节奏拍巴掌,就算你在别的地方人再多,巴掌拍得再响再齐,金色大厅的巴掌都永远是正宗而无可替代的——即便它的历史并不悠久——据说还是1987年卡拉扬第一次指挥新年音乐会时发明的。

  不过我真有点不相信,印象中,德文“拉德茨基”意译过来就是“拍巴掌”,以至于世界各地对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效仿,如果“安可”中忽略掉了《拉德茨基进行曲》,现场观众绝不会善罢甘休。甚至可以这样理解,越是滥竽充数的乐团,越是要使出“拉德茨基”这屡试不爽的“杀手锏”,一支曲子的满足便值回所有的“假冒伪劣”。

  我从1987年开始关注并收看中央电视台转播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卡拉扬、阿巴多、小克莱伯、马泽尔、梅塔之后,我的兴趣越来越淡,虽经中间几次振作、反弹,但卡拉扬和小克莱伯的时代终告一去不复返。

  刘雪枫,知名音乐评论家,古典音乐推广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著有《贴近浪漫时代》《德国音乐地图》《朝圣:瓦格纳的拜罗伊特》《交响乐欣赏十八讲》《和刘雪枫一起听音乐》《给孩子的音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