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的中国心——这首歌从这里唱响 以歌织梦·好花正红

2019-09-09 11:52:00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

  在贵州省惠水县好花红乡一带的布依山寨里,几乎每分每秒都在上演着《好花红》这段民歌带来的世代传奇。布依人民以歌传情——上到耄耋之年的布依老人,下到忙碌劳作的布依青年,《好花红》俨然是布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精神的符号。

  
  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好花红村,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的民族村,是著名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也是“国家4A旅游景区”和“全国首批少数民族村寨”。
  
 
  
  暮春初夏,刺梨花开。贵州高原上依山傍水的布依山寨里,布依青年们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以歌言情,用歌示爱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亘古不变。悠扬婉转的《好花红》歌声与芬芳四溢的刺梨花香水乳相融,恣意在和风中流淌,弥漫了布依山乡,浸润着每一位春心萌动的少男少女的心灵。刺梨花,是布依人心中的圣洁之花;《好花红》,则是布依人浸入骨髓的音韵,娘胎里就已学会的旋律。

  

  布依,贵州高原上一个逐水而居的世居稻作民族。他们生活的地方,林茂粮丰,溪流纵横,一年四季常开花、一年四季都结果,一年四季山总绿、一年四季水长流,在那里,歌不断,人不老,青春常在。

  

  布依人喜好歌唱,无论婚丧嫁娶还是做客下田,无论打柴问路还是情窦初开,布依人都离不开歌唱,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能舞蹈,她们世代都爱歌、学歌、唱歌。涌动在布依人社会生活中的《好花红》,就是她们青春的礼赞,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

  

  其深邃甜美的歌调和积极乐观的内容,是《好花红》广为流传的主要原因,其“好花向阳”的立意和比兴手法的经典运用,更使其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自上世纪50年代初被发掘问世以来,便得到时代的呵护,其清新委婉、生动明快的歌调,早已为人们所熟悉、欣赏和赞美。许多著名歌唱家都曾演唱过《好花红》,吴碧霞、阎维文、李丹阳、王宏伟、雷佳、周杰伦、龚琳娜、曾小燕、……一个个闪亮的名字,都是《好花红》最好的注解。

  

  经过几代音乐工作者的精心润色、培植和规范,《好花红》更加完整动听,光彩照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她已逐步扩展和超越了一首普通民歌的文化功能,发展成为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区的著名文化品牌。其发源地贵州惠水县原毛家苑乡更是更名为“好花红乡”,后又更名为“好花红镇”。纵观浩瀚的音乐史,以行政地域名称作为歌名的歌曲不少,《三十里铺》、《交城山》、《走绛州》、《沂蒙山小调》等优秀民歌都是如此,但以歌名作为行政区域名称却仅此一例。更有甚者,发源地惠水县人民政府还为《好花红》申请办理了版权注册手续,为曾经甚嚣尘上的《好花红》发源地的各种争论正本清源。布依人对《好花红》的钟爱,可见一斑。
  
  布依族地区流传的《好花红》调有很多版本,仅收录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贵州卷》的就有六首之多。版本虽多,但都大同小异,同宗同源,音乐性格都基本相似。结构上,《好花红》属于上下句乐段的分节歌,调式是以“6”为核心音的四声或五声羽调式,节奏是以三拍子和二拍子相互依存的混合型节奏。歌词一般七言四句,常用比兴的修辞手法,汉语演唱。布依人将用汉语演唱的歌曲称为“明歌”,这个“明”是明代的“明”,《好花红》就是“明歌”的典型代表。历史上,六百多年前的明王朝调北征南,调北填南,开辟苗疆走廊,贵州开始作为省建制存在。大量来自江淮、湖广、和中原的大批移民带来了吴越文化和中原文化,贵州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多元民族文化融合期,居住在以贵阳为中心的中部地区,也是布依族第二土语区的布依人与汉族的交往增多。为了交流方便,布依人在流通本民族语言的同时也逐渐使用了汉语。这种双语现象在布依族中部地区被称为“土话”和“明话”,于是民间歌唱中便有了“土歌”和“明歌”之别,“明歌”用于社交,“土歌”用于本民族文化传承。可以推测,以《好花红》为代表的这类“明歌”的产生与流传,应当是明代贵州大开发时期在民族音乐丰厚的土壤中,由于普遍使用汉语所形成的一种民间音乐现象,极有可能在明代开始兴盛之时就已较为规范地流传在贵州中部,距今大约已是六百多年。

  

  如今,我们已不可能欣赏到六百多年前《好花红》的具体音韵,但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众多的音乐家、文化工作者纷纷深入民间采风,普查和发掘,为拯救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做出了开创性的历史贡献。惠水县民间文艺家黄达武在进行民歌集成的普查工作中,记录下了一位叫王昌吉的老歌师演唱的《好花红》乐谱。

  

  1953年,著名作曲家罗宗贤来贵州惠水县布依村寨采风,以王昌吉版的《好花红》为基调,创作出歌曲《桂花开放贵人来》。这首以《好花红》为母体的创作歌曲很快在全国传播开来,成为当时歌曲作品的经典之作,也是民歌《好花红》不可多得的姊妹篇。

  

  随着历史的演进,文化在不断地流变,《好花红》也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加之后来成长起来的以年轻妇女为群体的优秀歌手们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加工润色,使其音调逐渐统一规范。
  
  以覃跃珍、王琴惠、杨光英、杨光芬等为代表的第二代、第三代歌手以“好花向阳”为基础内容将《好花红》唱到了首都北京,唱进了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的心田,唱响了全国。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文化生活异常活跃,《好花红》也随之演变成不同版本进行广泛传播,有独唱、合唱、大型歌舞、花灯剧等体裁,陆续还诞生了以《好花红》为主题音乐的多部影视剧作品。2001年开始,贵州惠水县每年都举办“好花红”艺术节。在首届贵州·惠水好花红艺术节上,贵州籍著名歌唱家龚琳娜就深情演唱了《好花红》,从此,《好花红》就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8年,《好花红调》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对布依族同胞而言,《好花红》已经远远超越了它作为一个民间文艺作品本身的文化功能,成为了布依人精神文化的象征和著名的民族文化品牌。在贵州惠水县,以“好花红”命名的学校、广场、街区、食品应运而生,“好花红”品牌的商业价值已然显现。发源地原惠水县毛家苑乡辉岩村,也就是现在的好花红镇好花红村,已经打造成了著名的乡村旅游胜地,4A级景区,因为《好花红》动人的音韵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翻新了老屋,修好了入户乡村道路,从事着轻松惬意的乡村旅游服务职业,早已圆了小康梦,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布依山乡的环境变美了,生活变好了,但不变的还是那永远弥漫在山野田垄间浓郁的刺梨花香,植根于布依人心灵深处,对《好花红》那生生不息的咏唱。

  主创人员:苏蓓、王俐、贾燕妮、杨婧婕 主持人:罗芳杰

编辑: 李澎

我的中国心——这首歌从这里唱响 以歌织梦·好花正红

在贵州省惠水县好花红乡一带的布依山寨里,几乎每分每秒都在上演着《好花红》这段民歌带来的世代传奇。布依人民以歌传情——上到耄耋之年的布依老人,下到忙碌劳作的布依青年,《好花红》俨然是布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精神的符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