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明星鸟种”争相来这里安家落户,南沙湿地镌绘广东生态保护的靓丽画卷

2019-07-17 13:16:24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7月16日广州电(记者 刘希尧)春探鸟巢树花,夏赏荷叶田田;秋看红树苇影,冬观掠水候鸟。在位于广州最南端,地处珠江入海口西岸的南沙湿地,一年四季里能领略到不同的风光美景。这里优渥的生态环境,不仅吸引着许多珍贵的鸟类品种来此安家落户,而当地对其湿地的复育和保护更成了广东生态保护的靓丽答卷。

南沙湿地 光明网记者刘希尧摄

  生态好不好,鸟儿说了算

  七月的广州酷热难耐,在南沙湿地公园,随风摇曳的荷花在一望无际的荷叶间起舞,红树林里三两成群的白鹭与翠绿交相辉映,构成了夏日里醉人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

  “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好不好,鸟的数量是评定标准之一。来我们南沙湿地过冬的候鸟数量占广州市候鸟总数的50%以上,其中还包括许多珍贵的鸟类品种。例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尾海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琵鹭等。”说起这些,广州南沙湿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万珺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在南沙湿地监测发现的鸟类多达180种。

  南沙湿地原为珠江入海口滩涂,在上世纪围海造田中成陆。90年代,围垦人逐渐注意到了湿地这一不可多得的生态优质资源,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人工改造,并通过水闸放养一些鱼、虾等水产,在围内种植红树林和芦苇、荷花等多种植物,渐渐营造出一个日趋成熟的湿地生态系统。

  万珺说,如今随着逐年加大对湿地的恢复、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南沙湿地不仅形成了“碧波荡漾、绿树成荫、荷花飘香、万鸟齐飞”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而且为周边地区起着防风消浪、涵养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

  让这片土地成为“候鸟家园”

南沙湿地 光明网记者刘希尧摄

  2018年10月,广东省林业系统首次向社会公布《粤港澳大湾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讨论稿)》。规划提出,至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将建成水鸟生态廊道,改善水鸟生境,提供更多的栖息地给珍稀野生水鸟“安家入户”,增加种群数量。

  在粤港澳大湾区水鸟生态廊道的建设过程中,黑脸琵鹭有望成为首个“明星鸟种”。作为全球仅次于朱鹮的第二种最濒危水禽,黑脸琵鹭每年有超200多只在香港栖息,而广东全省从2010年的100多只增至2016年的250多只,总数占到全球的十分之一左右。

  万珺告诉记者,这个“明星鸟种”黑脸琵鹭早在2014年就到访了南沙湿地,2018年已达到39只。“根据权威数据监测,这些珍贵鸟类安家入户的数量都是呈上升趋势,这足以证明我们对湿地的复育和保护卓有成效。”

  南沙湿地作为广州市面积最大的湿地,同时也是珠三角地区保存较为完整、保护较为有力、生态较为良好的滨海河口湿地。万珺说,把南沙湿地打造成“候鸟家园”绝不是一句空话。“我们一期3600亩生态核心保护区中,1200亩红树林是用来做鸟类的卧室,1200亩的浅滩是候鸟的饭堂。工作人员会把水喂的高度调节在3-5公分,甚至更低,以方便候鸟觅食。正因如此,吸引了数以十万的候鸟来湿地栖息过冬。”

  随着越来越好的自然生态,南沙湿地成功入选“广州新八景”,并被评为十大“广东最美湿地”之一。万珺说,接下来的方向是希望将其打造成“南部旅游龙头”。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的宗旨,始终着重保护,科学开发,以国际标准进行总体规划和项目建设,这里将是广州乃至广东综合生态保护的亮点。

编辑: 郭书琼

【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明星鸟种”争相来这里安家落户,南沙湿地镌绘广东生态保护的靓丽画卷

春探鸟巢树花,夏赏荷叶田田;秋看红树苇影,冬观掠水候鸟。”  随着越来越好的自然生态,南沙湿地成功入选“广州新八景”,并被评为十大“广东最美湿地”之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