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上海的女儿》导演陈苗:我最恨也最爱周采芹的“difficult”

2019-06-30 14:10:00来源:央广网

  7月2日,京剧大师周信芳之女周采芹的人物传记电影《上海的女儿》将在全国各大院线公映,女性电影人陈苗历经6年的采访与拍摄,将纪录片镜头对准这位被英国朋友称为“tough cookie(硬饼干)”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女人在面对艰难时事和命运无常时,除了坚韧、强悍,还如何始终保持一份独有的诚实。“这部电影的主题是自我成就,采芹的一生就是自我成就”,陈苗导演用一句话概括了这部电影。

  朋友:“She’s always been difficult”

  一个女性在20,40,80岁时可以追求和获得什么?

  当人生经历成功和失败,当命运之神青睐和流放你时,你可以做出哪些选择?

  《上海的女儿》做出了很好的回答。周采芹的人生有起有落,颠沛周转,却始终方向明确头脑清醒,有时又带点名门闺秀的自恋和刻薄,是人生赢家,亦是长恨歌。

  年轻时的周采芹明艳若珍珠,目光中却不时透出冷冷星光,有种看透世间的厌倦与淡漠。耄耋之年的周采芹,眼神依然犀利,却开始有了孩童般的闪闪发光,掩不住的光芒,说不完的故事。

  片中一位英国老朋友这样形容周采芹:“She’s always been difficult.”导演陈苗说“difficult”就是周采芹身上最独一无二的特质,这是她最恨她的地方,也可能是她最爱她的地方。“就像你们看见的,她自己也说,她身上是有斑点的,她一直很difficult,这个字非常准确,但这一点恰恰也是她的一种魅力。这个difficult不是无理取闹,不是说这菜怎么这么难吃啊,我恨你们,这是无理取闹。而老太太的坚持往往是一针见血,可能会有点刺痛,但又特别切肤,就是点到了事情的要害处。我觉得她的difficult就是这样,其实挺准的,虽然你一下子接受不了。”

  周采芹的一生起起伏伏,颠沛周转,却似乎一直有着一种形影不离的东西。陈苗认为那是“诚实”,对自己、对世界的一种诚实:“我觉得自我认识真是太重要了,就是你是谁,你在这群人之中是什么位置,你对自己的认识一定要准确,不准确就会出现所谓的浮夸、所谓的虚伪,反正所有坏的词我认为就是对自我定位不准的那种人,就是‘东施效颦’。”

  周采芹:“我就给女人两个忠告”

  采访中,陈苗表示:“这个是女性电影是毫无疑问的,无论是被拍摄对象还是我自己,或者是更容易接受这部电影的大部分观众。在女性的成长道路当中,女人需要两样东西,一个是role model,要一个偶像给你指引和力量,周采芹就是这样一个女性独立的经典偶像。另一个是sisterhood姐妹情谊,就是我有同伴。我跟采芹说过一句话,就是你的故事至少激励了我,让我感动,让我想要move on,我也希望把我的这份感动传递给观众。所以这部电影一定是一部会强烈带上女性主义观点的东西,但我觉得又不仅限于这样。我们刚刚在上海搞了一个纪念采芹从艺60年的活动,她因为年纪大了没有办法赶来,我就让她写一个东西,这里面她讲到的一点很有意思。我问到女性主义的观点,问她怎么看待60年来男女之间性别角色的改变,她说,‘我就提两个忠告,一个忠告是说要educate your opposite sex,无论你爱男人爱女人没关系,但是你要教育他(她)跟你合作。第二也别以为女性主义就是万能的。现在联合国有个说法叫HeForShe,意思是大家共同来建造一个更团结的世界’,所以说老太太真是个特先进的人。”

  很多人问陈苗,为什么要拍周采芹?

  陈苗说,我想知道她怎么就没有折。

  20年前,在好莱坞的一次聚会上,她认识了周采芹:“那天我为她开车,因为派对的主持人说让我把她送回家,我跟她在路上有过一席谈话,她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特别真实,绝对不玩虚的,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她这么多故事。直到2004年,我看了她中本版的自传《上海的女儿》,才知道那天我开车送回家的老太太背后原来有这么波澜壮阔的人生。尤其作为一个女性,我更容易被打动,读着书我都会哭,很多地方那么难她怎么都挺过来了呢?怎么就没有折?这事我一直有个好奇心。”

  陈苗:你的男同事会为你开门吗?

  陈苗认为,无论时间如何变迁,对于女性这个主题而言,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差不太多,也就是说女性的努力肯定是一个持久的、漫长的,但是大家一定要为之努力的一个事情:“并不是说女性在国外就会更得到尊重,我的回答是No。比如到了西方很多女性觉得有男士为自己开门很好,但这些都是虚伪的,在职场这种非常公平的地方只有拿出自己的本事才能说话,那你说你的男同事会为你开门吗?”她眼中的吴珊卓就是一个真正的好演员,首先必须真,必须善,也必须美,有了这些实力才能比别人好,再加上比别人更多十年的努力,才能得到后来的荣誉。所以不单要好,还要坚持。

  这让人想起片中另一个隐藏的女性角色,她的母亲裘丽琳。父亲是她与舞台分不开的缘起。母亲则是她作为独立女人的坚强后盾。翻看京剧名家周信芳的简介,周采芹是他与沪上名媛私奔后的次女。周采芹的母亲裘丽琳是上海滩天宝银楼的三小姐,为了戏子私奔轰动全上海,在那个时代已经是独立女性的代表。母亲从小灌输给周采芹的是不要只盯着嫁妆,要独立、要学习、要争气。虽然深爱丈夫周信芳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即使经受人间最无情的折磨也无怨无悔,但是出身豪门的裘丽琳并不会在经济上贴补先生,她说一是要逼他去工作去奋斗,二是她有孩子,要留给孩子们安身立命的基础,正是因为她的清醒和智慧,几个孩子才能在风云变幻之际在不同的天空下继续飞翔。年轻时的裘丽琳美丽不可方物,中年时已是发福发胖的六个孩子母亲,但目光中的坚毅更胜往常。做母亲她履尽天职宁愿后半生做只孤独的老猫只求保全自己的幼崽,做妻子她如影相随患难之际飞蛾般挺身上前甘心走在最前面,从穿着拖鞋睡衣溜出家门和周信芳绝尘而去的那一刻起,这个女人就展现了非凡的忠勇,她用自己的一生示范广大女性无须过于介意外表形容的变迁,那是一个女人从父母家花园小苗长成一个新家庭参天大树的骄傲,要源源不断滋养自己的灵魂,那是根,那是定海神针。母亲及至破碎成灰也高贵如昔的精神是周采芹逆境中不断崛起的力量源泉,陈苗认为母女的相同点第一都是上海名媛,有很高的见识,绝不容许自己被当做花瓶;第二是她们又的确美的像花瓶;第三是她们都愿意承受孤独,承受独立特性的后果。

  曾经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本科生中唯一的女生,有着温柔外表的陈苗被称为影像战场的花木兰,她希望更多的女性能一起发声:“我觉得女性不要随着男性主导的大流方向去拍片子,这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特别是对女性而言。我只是觉得我要坚持,我要做我的最好,而这件事情已经开始慢慢被世人所接受,就像在戛纳电影节上提到要致敬所有幕前幕后的女电影人,因为我们有自己叙述的愿望和声音,这是必须的。”

  今年五月,电影《上海的女儿》及导演陈苗获邀参加了第72届戛纳电影节“Women in Motion”单元,这个单元旨在展示女性在台前和幕后为电影产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并且为女性电影人争取更平等的待遇和发展空间。

  会上,巩俐获得第五届“跃动她影”(Women In Motion)奖并用中文发表了很长一段答辞。她在感言中提到考中戏的时候,班里只能招13个男生,8个女生,当时她很不理解为什么表演系的男女生比例要用这种方式来决定,她妈妈就对她说你只有好好的干,世界上没有为什么,你只有比别人更努力。当晚在坐的有蔡金青,洪晃,周冬雨,马思纯,郝为,吴可熙等,共同见证了幕前幕后女影人的不懈追求。

  陈苗的下一部电影依然凸显女性主义,主题是女性教育的红利将领跑下一个十年的中国,而且会更往扮演类的角度去靠,用一种实验性的方法去创作。

  「采芹豹」:“我将代表女性新图腾”

 

  影片中有大量独家珍贵的京剧片段和周采芹的英文歌重现,周信芳苍凉的“断肠人送断肠人”和周采芹孤独的“I want you”,仿佛是父女之间的一种对话。影片拍摄过程中,陈苗都没有给周采芹看过影片,她说:“你只有到最后才能看”,而周采芹也充分尊重了她的创作自由,从不指手画脚或者任意要求修改。两个同样有着自由创作灵魂的女性,凭借天然的信任共同完成了这部作品。“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她的人格,我们所做的只是把镜子上的那层灰擦掉一点,但是真正的魅力在于这个人,采芹的人格和她经历的人生,至今你看这个电影其实都是她自身在stand out,speak for herself”,还是要把功劳归于老太太。”陈苗作为记录者始终保持着一份谦逊。

  陈苗说过周采芹身上是有斑点的,那是因为采芹一直以豹子自喻:“我是一个自由独立的女人,我不需要结婚。我是一只豹,你看,豹子都是喜欢独来独往的。”她闭着眼睛的时候是只猫。睁开眼睛的时候,是豹子。60年前,舞台剧《苏丝黄的世界》大红后,伦敦动物园将一只小豹子取名叫“采芹”。最近,电影的衍生品——可爱的「采芹豹」即将面世,希望所有女性皆珍爱自己的每一个斑点,像豹子一样努力,独立,自由,在这世间昂首阔行。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再没有支援,还是有这点英勇”。

  陈苗坦言这部纪录片拍得并不容易:“我都不知道我哪来的勇气,要早知道这么高难度就不干了,就肯定是不知道才干。”也许,正因为她温婉的外表下和被拍摄者同样有个硬骨性格,同样是个“硬饼干”女人,所以才有了这一场光影纪录的因缘际会。各地点映之后,很多女观众表示被片中传递出的“女性力量”深深触动。“因为这部电影跨越了一个女人80年的生活,每个年龄层的女性都会在她的人生中翻到对应的那一页,寻找她的问题和困惑。除了这种一一对应以外,她的母亲更是罩在她整个人生经历背后的光环,因为母亲很神秘,母亲又很悲剧,真是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陈苗期待在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后可以有更多的探讨。在一个明星离婚分手才能上热搜的流量时代,一位老太太的故事终于捕捉并传递出女性生命真正美丽的价值,这是一部每位女性都能从中看到自我的电影,生命的磨砺千变万化,有人像周采芹这样直面惊涛骇浪风卷云起,有人像青蛙般在日复一日细碎平常间消磨殆尽。面对生命的残酷,周采芹说过:“If I’m tendor, I were dead”,愿所有在生活中经历龙卷风的女人最终都能从片中汲取勇气成为“幸存者”。

编辑: 朱薇

《上海的女儿》导演陈苗:我最恨也最爱周采芹的“difficult”

7月2日,京剧大师周信芳之女周采芹的人物传记电影《上海的女儿》将在全国各大院线公映,女性电影人陈苗历经6年的采访与拍摄,将纪录片镜头对准这位被英国朋友称为“tough cookie(硬饼干)”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女人在面对艰难时事和命运无常时,除了坚韧、强悍,还如何始终保持一份独有的诚实。“这部电影的主题是自我成就,采芹的一生就是自我成就”,陈苗导演用一句话概括了这部电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