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厦门翔安区创新推行“1152”工作机制 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

2019-04-15 09:50: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厦门4月15日消息(记者 郭婕妤)12日早晨走出家门,翔安区马巷镇滨安社区居民老陈拿着一份待审批的证明材料,径直向数百米开外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走去。这个外墙上设置着多个公示栏的醒目小楼房,早早就敞开大门,从里边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就可以看出,现在已是上班时间。

  时针指向8时5分。老陈很快就办完业务,高兴地离开了。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群众,他知道,悄然攀升在他与乡亲们心里的获得感,来源于翔安区创新推行的“1152”工作机制。

  瞄准曾经农村基层治理痛点发力的“1152”工作机制,自去年8月开始实施以来,给基层老百姓的生活乃至整个农村面貌带来的变化,远不止这么多。

  从农村易发生问题的领域入手,把领导权牢固掌握在基层党组织手上,凡涉及农村“三资”管理等重大事项,实行村务联席会,健全完善村务决策机制,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事项的集体决策更科学、合理;每个村天天有村干部上班、值班,不少村居实施全员坐班制,岗位设置A、B角,确保24小时事事有人管;财务支出实施“五签字一说明”,保证财务流向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到位……如今,翻阅“1152”工作机制,一条条令外人耳目一新的创新做法,标示出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为翔安乃至厦门岛外广袤农村地区基层治理探索出的清晰路径。

  精细服务 切实提升百姓满意度

  毗邻天马微电子、ABB等大型企业驻扎的工业园区,马巷镇山亭社区的村部常常显得格外忙碌。“我们社区两委分为A、B角,村部天天都有人,下班也能电话联系,确保村务工作不间断。”社区一名工作人员对几个月前新实施的“全员坐班制”颇感自豪。在他看来,延长的是服务时间,拉近的却是党组织与基层群众的距离。

  细心的人会注意到,“1152”工作机制出炉的时间,正是去年翔安村居组织换届选举如火如荼推进的关键节点。紧扣基层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围绕问题想办法,成为翔安借助村居组织“换血”的重要契机,全面革新基层治理局面的强烈初衷。

  事实上,一切努力,最终指向的都是最广大普通老百姓在村居生活中的满意度、获得感。无论是村干部坐(值)班制度、高标准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还是深化农村党员“三项活动”等党员服务群众平台建设,都无一例外地与群众面庞上的笑靥息息相关。

  与基层党员干部的努力相对应的,则是翔安区引人注目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它们,被视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主阵地”,数据显示,三年内,翔安区各村居活动场所面积全部要达到500平方米以上,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积原则上要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

  紧扼源头 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2日上午,双沪社区的居务公开栏前,挤满了围观的群众,他们围绕第一时间公布在墙面上的社区大小事,一边思考,一边交流意见看法。

  与此同时,东园社区办公楼二楼的会议室里,居民代表也在讨论一处农村宅基地的审批事项。据透露,原来部分村居由土管员和村主干说了算的事,现在必须集体决策,一切都由“上会”决定。

  一项“五签字一说明”的新规定,折射出同样的变化。“此前,村财务由村主任直接管,而为避免踏入之前存在的农村宅基地审批不规范等问题,如今每项财务审批都必须层层把关。”东园社区一名财务人员坦言,虽然程序多了,但这种事前、事中、事后无死角的监督,保障的却是群众最切身的利益。

  扬起的党旗下,彰显的是翔安在“1152”工作机制中摆上重要位置的“阳光村务”理念。

  傍晚,不少大嶝居民的手机屏幕上,又跳出了“阳光大嶝”更新的页面。从去年开始,翔安就在传统村务公开栏及村务民主听证会等基础上,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电子触摸屏、互联网、户外视频、有线电视、村村响广播等多种渠道,让村务公开真正实现全民覆盖。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在翔安,凡涉及农村“三资”管理、工程建设、土地承包、宅基地安排、征地补偿款分配使用、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立项和建设、集体土地转让、保障救助等集体和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也都要召开村务联席会讨论决定。

  “要知道”“要参与”“要做主”“要监督”,这一系列朴实的理念串联起的基层治理大工程,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阳光村务的明亮和温度。

  凝心聚力 强化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

  走进大山下的内厝镇琼坑村,一面面随风飘扬的党旗让人为之一振。上午9时开始,该村的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老人会会长、镇包村干部共11人,围坐在会议室里,就《琼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进行热烈讨论。

  两委每周聚集在一起议事,在琼坑村已成为惯例——这周要干什么,下周有什么新计划,最终的方案,在群策群力中被迅速确定下来。其实,该村基层组织建设还有一个亮点常被村民说起:有了村书记和村主任的“一肩挑”,才有了如今农村治理的强大凝聚力。

  结合去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翔安大力推动村书记选举担任村主任,“一肩挑”比例达50.42%——“一肩挑”和交叉任职的背后,无疑是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不断强化。

  值得一提的,还有蕴含其中的激励保障机制。从“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人员待遇按照农村正职1.2倍标准发放补贴”这一细节,即可看出翔安区在干部任用中奖优罚劣、形成正向激励的有力杠杆。同时,翔安区也明确,区级党建工作经费应根据村(居)实际给予适当补助,并向经济薄弱村倾斜。原本“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传统被打破了,一股股干事创业、勇当先锋的浓烈氛围,洋溢在干部们的心头。

  纷繁复杂的村务工作,如何才能做到提纲挈领?强化村党组织在村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翔安区的基本思路,当然也是该区“1152”工作机制最核心的精髓。实际上,翔安在探索试行这一创新举措之初,就向外界明确了他们的目的: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强化村党组织在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进步提供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

  “1152”,借助这样的引擎,来自翔安基层的深刻变化,已经、正在、还将发生。

编辑: 张玲玉

厦门翔安区创新推行“1152”工作机制 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

瞄准曾经农村基层治理痛点发力的“1152”工作机制,自去年8月开始实施以来,给基层老百姓的生活乃至整个农村面貌带来的变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