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四川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 稳投资成一剂“良药”

2019-03-03 22:4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成都3月3日消息(记者刘柏煊)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门近日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其中指出,近年来,社会领域公共服务不断加大,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但相对于老百姓多层次和多样化需求,仍然存在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均衡等突出短板。这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记者近日深入四川,重点探访卫生和教育等社会领域“补短板、稳投资”的最新进展。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大的背景下,四川社会领域项目开工率却创下近年来新高。对此,他们都有哪些“经验清单”?

  打造高精尖优的肿瘤专科医院

  早上7点,工人陆续进场施工,工地上在建的是四川省肿瘤诊疗中心一期项目。尽管主体工程依然还被绿色的防护网所包裹,但大楼的造型已经依稀可见,门诊急诊楼和住院楼相互贯通,呈流线型一字排开。

  施工现场(央广网记者 刘柏煊 摄)

  工人作业(央广网记者 刘柏煊 摄)

  按照规划,医院分为三期进行建设。目前正在进行的一期项目总投资超过6.7亿元,建筑面积87764平方米,拥有床位500张,将在2020年年底建成投用。

  在医院院长郎锦义看来,建成后的四川省肿瘤诊疗中心不仅将填补天府新区没有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短板,还将辐射整个西南三省和“一带一路”东南亚沿线,是一家称得上“顶配”的肿瘤专科医院。

  他解释:“一期相当于门诊和住院部的一部分,二期是无创外科的配套,三期就把研究功能和康复医学,也就是说把得肿瘤的病人和得病的病人的全程健康管理放进去了。一定要在治疗技术和医疗水平上达到高精尖优。”

  如何保证工程进度、让老百姓早日享受到这样的优质医疗资源?郎锦义告诉记者,项目在一开始就采取了“EPC”也就是“工程总承包”的模式,将项目的设计、施工、采购一并进行发包,改变以往传统建造模式中单一作业、协调难的弊病,从而提高效率,“就是相当于把建筑方、设计方、监理方放到一块,我们当时一开始就提出来,保障这个高质量工程在2020年底完成。”

  投向准、储备实,有效稳投资

  事实上,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大,不少地区正面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乏力、后劲不足的困境。然而,四川在社会领域稳定有效投资初见成效,并形成了自己的“经验清单”。

  四川发改委社会发展处副处长聂伶俐说:“第一个字是‘准’,就是投向准、对接准。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期,紧密跟踪国家重点投向,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对接。第二个字是‘实’,就是要储备实、项目实。因为稳投资不仅是要抓现有项目,还要抓储备项目,否则后续的投资潜力就没了。我们会同省级和市州相关部门围绕重大民生社会事业改善,梳理储备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领域项目,总投资大概有360亿元。”

  通过抓前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资金组织上,聂伶俐介绍,一方面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综合利用债券、保险、信贷、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为社会领域项目融资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抓前期来提高中央预算类资金的使用效率。

  “以前,我们是等到中央资金来再开展工作,现在已经完全转变了。我们要求地方政府初步设计做完了、批复拿到了才能进行项目申报。如果前期工作只是皮毛性的、基础性的,等到项目资金来了之后,像是土地等外部条件还会随之变化。按照这种工作方式,我们总体实现了2018年的项目在2018年年内实现开工,达到了95%,这个数字是近年来的新高。”她说。

  聂伶俐告诉记者,目前,201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已经下达四川,省级预算内第一批投资计划也已在春节后下达,这为今年的稳投资工作开了一个好头,因此感到信心倍增——“投资计划下达得越早,项目相当于形成实务工作量越快,它发挥的投资效率也会越快。”

编辑: 王文伟

四川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 稳投资成一剂“良药”

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门近日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