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台湾乡建嘉宾走进永泰 探讨两岸乡村振兴新模式

2019-01-02 16:2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厦门1月2日消息(记者 张瑜瑜 陈譞)“乡村建设要‘先造人,再造物’,台湾在乡村人员培训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而大陆这边,政府对乡建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是极大的,这给予了乡村很大的发展空间,两岸在乡建方面可以有更多合作。”在日前举办的“乡村复兴论坛永泰庄寨峰会”上,来自台湾的社区营造专家、厦门市海沧区乡村发展顾问李佩珍阐述了对两岸乡建的观点。

  此次“乡村复兴论坛永泰庄寨峰会”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绿十字、开始吧&借宿、寒舍共同主办,来自乡村治理、古建保护、建筑设计、民宿实践等各领域的30多位行业大咖,国内16省市及美国、泰国共约500位嘉宾参加了此次峰会。

  本次峰会以“永泰庄寨,老家的爱”为主题,设“综合、民宿集群、文创、乡村治理”四大版块,其中,单独设置了“海峡两岸话乡建”板块,来自台湾乡建领域的10余位嘉宾与大陆乡建专家就两岸乡建组织模式的异同、合作方式的创新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台湾嘉宾参与峰会“海峡两岸话乡建”(摄影:张瑜瑜)

  台湾乡建嘉宾许全瑷:羡慕政府投入 关注永续经营

  本次大会的会场,设在永泰庄寨之中。台湾乡建嘉宾走进永泰白云乡竹头寨、嵩口镇月洲村,有了一次在“村里开大会”的体验。

  永泰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古庄寨的保护与开发,成立了“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投入巨额资金修复庄寨,保护古村落。来自台湾的乡建嘉宾许全瑷对此感慨万千,“大陆这边政府对乡建投入极大,这让我们很羡慕。两岸乡建在组织模式上虽有差别,但在关注点上却是一致的,此次参会,我们最关注的是大陆乡建如何吸引年轻人参与,年轻人是未来的主人翁,把年轻人带进来,才能把活力带进来,才能获得乡村的永续经营,这是我们此行最关注的,在交流中也获得了很多启发。”

  院前社济生缘合作社陈俊雄接受记者采访(摄影:张瑜瑜)

  台湾乡建嘉宾李佩珍:两岸乡建各有优势 重在因地制宜

  在峰会乡村治理版块,来自厦门海沧青礁村的陈俊雄,与大家分享了院前社济生缘合作社依据当地乡村资源特色,打造闽台生态文化村的经验。当地村民们自发盘活菜地资源,开创社区寓生态建设与微型经济为一体的新模式,打造了“台味”济生缘城市菜地,实现了百姓的经济创收。陈俊雄在分享中介绍了院前社建设过程中一位重要的台湾专家——李佩珍。

  2014年,彼时还是台湾大学城乡发展基金会规划师的李佩珍从台湾去到厦门海沧,在她的设计规划、参与建设下,青礁村院前社逐渐有了新变化,从过去贫穷脏乱的拆迁村、空壳村发展成如今的两岸特色旅游观光地和生态美、台味浓的闽台生态文化村。李佩珍介绍,“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台胞来到海沧参与乡村建设,去年海沧大概引进了35位台胞参与乡村治理,两岸乡建各有优势,如何深入当地,因地制宜地落实项目是乡村建设的关键。”

  台湾乡建嘉宾李佩珍发言(摄影:张瑜瑜)

  台湾建筑师杨维桢:谁都有乡愁 这是乡建的主题

  借峰会召开的契机,论坛为永泰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十二个“一”,分别是“一溪一云一星河,一书一床一远方。一桥一渡一竹馆,一街一祠又一庄。”其中的“一溪一云一星河”指由清华同衡传统村落研究所整体设计改造的白云乡竹头寨旱溪花园、卧云庄及竹头寨星河夜景。“一书”则指铳楼书吧,是由古建筑改造成的兼具藏书阁、咖啡屋、时光邮局等于一身的书吧。

  这些项目,也吸引了不少永泰年轻人返乡参与经营,来自台湾的建筑师杨维桢把这归结为“乡愁”的力量。他介绍了他参与的江西会昌古城的改造项目,他说那就是因为台湾戏剧大师赖声川的浓浓乡愁,“赖先生他的家乡就在会昌,所以才能引入戏剧团体到会昌常驻,经常表演,然后长期培训当地人作为他们的一个管理戏剧表演人才的培训。”杨维桢介绍,他的父亲是1949年到台湾的,他一辈子的乡愁都在心里,“乡建在我觉得是一种药,是一丹良药。乡建可以满足一点,就是解决乡愁,谁都有乡愁,对台湾人而言乡愁就是中国大陆。回到乡里面,回到你的家乡去建设,实际上是乡建很重要的一部分。”

  台湾建筑师杨维桢接受记者采访(摄影:张瑜瑜)

编辑: 王丹蕾

台湾乡建嘉宾走进永泰 探讨两岸乡村振兴新模式

“乡村建设要‘先造人,再造物’,台湾在乡村人员培训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而大陆这边,政府对乡建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是极大的,这给予了乡村很大的发展空间,两岸在乡建方面可以有更多合作。”在日前举办的“乡村复兴论坛永泰庄寨峰会”上,来自台湾的社区营造专家、厦门市海沧区乡村发展顾问李佩珍阐述了对两岸乡建的观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