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代言新广西】“中国天眼”的远程支援

2018-12-04 17:32:00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国家天文台日前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天眼”FAST已经新发现了59颗经验证的脉冲星,有望在明年通过验收以后,帮助全世界的天文学家重新认识宇宙,探索宇宙形成的奥秘。坐落在贵州平塘的中国天眼,有一项非常关键技术却来自广西。今天的《代言新广西》系列节目,我们就带您走近广西那些不为人知的创新工程。

  你们知道中国天眼的“视网膜”是怎么诞生的吗?你们知道边开车边充电的“神奇公路”在哪里吗?你们知道港珠澳大桥的定海神针哪里出品的吗?这些其实都来自我们广西,我们想用这些创新工程代言新广西!

1

  在观天巨眼之下,来自广西柳州的技术员,正在给索网安装新的感应器,以获得这个巨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每一次运动时的精确数据。

  被称为“中国天眼”的FAST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而擦亮中国“天眼”最重要的一项关键技术,就是球面之下那张巨大的索网,它由将近9000根钢索组成,就像是“天眼”的“视网膜”神经,支撑着反射面4450块独立的反射板随意变形,捕捉宇宙天体发出的信号。而在2010年,索网实验失败,险些让“天眼”工程搁浅。

1

  “天眼”的索网拉扯十分频繁,需要超高的耐疲劳强度,最大工作应力幅要达到500兆帕,是国家标准的2.5倍。也就是说,一根索最大要能承受31吨到94吨的拉力变化,国内外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在多家单位实验失败之后,FAST工程总工艺师找到了广西一家桥索制造企业的负责人。

  如果因为索网再去修改整体设计,天眼可能要耽误十年。面对国家重大工程需要,这个广西的“国字号”团队没有迟疑。

  他们迅速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从改进原材料入手,选用一种超级材料,创新制成高弹力的钢丝,力求从源头突破。一方面提升强度,一方面改进工艺提升弹性。当索的应力幅达到500兆帕以后,他们不停努力把拉伸次数提高到30万次,50万次,100万次,最终向200万次的目标无限靠近。

1

  在这一过程中,广西拿出200多万科研经费,全力支持索网研发。针对索头与索的衔接问题,研发团队也大胆创新,为最容易断裂的索头也找到了全新的固定方法。

  为了托举起中国天眼,1500多个日日夜夜,研发团队不断重复着“失败—认识—修改—完善”的过程,最终突破了超高疲劳性能钢索结构研制、超大跨度索网安装方案设计、超高精度索结构制造工艺等关键技术,形成了14项国家专利技术,使“中国天眼”工程避免了使用价格高出几倍的日本碳纤维拉索,还让使用年限从最初设计的30年提高到50多年。

1

  勇于突破不停创新的脚步,在广西从未停止。另一项世界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也有多项技术和产品来自广西。其中,80%的减震抗震支座就来自柳州欧维姆的子公司,这些自重最大3000吨的大家伙,由橡胶和钢板叠加制成,让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能抗8级地震16级台风,成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国内第一条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小型试验车道在广西南宁建成,靠着地面下埋的充电线圈和车载小电池,不仅能边开车边充电,还能解决现有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续航时间短的难题。

编辑: 曹宇

【代言新广西】“中国天眼”的远程支援

国家天文台日前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天眼”FAST已经新发现了59颗经验证的脉冲星,有望在明年通过验收以后,帮助全世界的天文学家重新认识宇宙,探索宇宙形成的奥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