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徐和谊:三年调整期后中国汽车业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 企业家夜读

2018-12-02 19:10:00来源:经济之声

 

 

  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企业家夜读》,今天的节目,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将为我们朗读食指的诗——《相信未来》。

  徐和谊,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2年加入北汽集团,曾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60年领军人物”,荣获“2010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15中国杰出质量人”等奖项;2016年当选为第十二届北京市政协常委,2018年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委员。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食指 《相信未来》

  面对挑战,要有相信未来的精神

  伴随着中国经济走入新时代,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未来会面对很多挑战。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大家可能习惯了这种快、以量、以规模、以速度来取胜的模式。但是伴随着中国经济以质量来取胜,步入新时代,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各种错综复杂的挑战,得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面对未来,我们要有相信未来的精神。我觉得这首诗非常契合我们当前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觉得我读书的功底还是在中学打的基础。我中学的时候喜欢文科,也经常写作。我那时在北京东城念书,当时的首都图书馆就在国子监的院里头,那时候每天下午下了课,我还有一个同学,我们俩结伴,穿小胡同,朝着国子监跑过去。为什么跑过去?因为六点以后它就要关门。我每天下课是四点,就那么点时间玩儿命往首图跑,能有两小时左右的时间能看点书。因为那儿的书多,那时候看书人也少、安静,那时候办个图书证都非常难。我看的世界名著,基本都是中学时候看的,比如说托尔斯泰的上下册什么的。

  我念完高中,后来插队,插完队,恢复高考之后,考上大学,我就报考了钢铁冶金专业。自从上了大学之后,再看这些文学的东西就没有时间了。因为我是插队的大学生,属于半路出家,有些功夫基本快废了。考上大学之后,竞争非常激烈,我记得我每天夜里一点之前从来没睡过觉,基本我是全班最晚回到宿舍睡觉的人。比较费劲的是英语,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念中学的时候学的都是俄语,就没接触过英语,所以上了大学,真是从26个字母开始学的。吃力!我最喜欢的功课是化学,因为搞冶金的化学是离不开的,化学是钢铁冶金专业最基础的一门课程,所以我特别喜欢。

  我大学上的钢院体育最有名,每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基本就是钢院和清华两家PK,那时候我还有幸在学生会里当体育委员,所以在体育这方面参与得多一些。现在跑百米,我还能跑到15秒到16秒。

  2018年7月24日,北汽南非工厂首车下线

  实践是学习最好的方法

  那时候我们这届大学生毕业以后,各个单位都没有大学生,忽然来了新的大学生了,用人单位简直是争抢。哪个科室、哪个专业能力强,抢到多少个大学生都是很荣耀的一件事。对我们来讲,也是难得的一个锻炼成长的机会。那个时候重视你,锻炼的机会也就多了。正赶上我们分到首钢,改革开放初期首钢大发展,当时首钢在全国的工业战线很有名,天天加班加点,披星戴月。这句话最早就是出自首钢——早七晚八,星期日白搭。经历过首钢改革那段过来的人,我认为那就叫打过大仗的人。

  我成长真是挺快的。25岁毕业,28岁就当了组长,我们那个组大概二三十人。很快就当了副科长、科长,然后就当了院长,当时是2000多人的大院。我很快又到了首钢总公司,走向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主管全公司的生产,压力很大。我现在在北汽就经常讲,大胆地使用年轻人!怎么到我们这代人反而倒保守、僵化起来了?倒对这些年轻人不放心起来了?错!这就说明我们有问题了。所以现在在北汽集团,我全力地提倡给70后、80后乃至85后锻炼培养的机会。

  我觉得学习最好方法就是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学。在听汇报的时候,不懂的你就问,反复问,问透了,问深了,让汇报的人给你讲。讲明白了,你也听清楚了,这部分的知识就懂了。所以我经常地来听各种技术上的方案、汇报。另外找不同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来问,这样可能你学到的和掌握的东西会更加客观、全面。通过这么日积月累,我就学到了很多东西。

  技术买不来要不来,必须要靠自己

  进入21世纪,那时候的北汽,很多人才都流失了,情况不是太好。后来北京市委、市政府要大力发展北京现代制造业,首当其冲要从汽车开始作为抓手。面对新一轮的竞争,北汽的基础已经很薄弱了,所以那时候没有资金、资本去干自主。在那种条件下,恐怕还是通过合资合作,先把规模做起来,先培养和积蓄一些人才和力量,才有可能来发展自主这块业务。所以当时重点还是以合资合作为主。

  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的,还得通过自我的发展。从整个大的节奏和节拍上,应该是双轮驱动,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自主,一条腿合资合作。通过一段时间,北汽在2009年开始了自主业务的腾飞。北汽新能源现在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甚至我们在某些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特别是发展新能源汽车这块业务,国际上也是一个新的事物,大家都在同时间起步,都是在共同地摸索。

  在这种条件下,上来在新能源就从整车合资合作,我觉得不成熟,另外也找不着这样合适的合作伙伴。但是完全闭关自守,完全都靠自己我觉得也不全面。在关键的技术上,如果在全球有好的资源,我们还是想通过找这些好的技术进行合资合作,即使不合资,但是能不能也进行合作,或者各有分工,形成紧密的或者是半紧密的,或者是松散的这种合作关系。比如说围绕着控制系统、电机,在关键的一些零部件方面来整合全球资源。但是这些合作和传统的燃油车的合作模式是完全不一样。

  2018年北汽新能源在纯电动轿车方面,又要拿一个全球第一。这样的话就是连续第六年成为全国新能源纯电动车的销售第一,也成为连续两年全球新能源纯电动车的第一。

  几年前如果谈发展新能源汽车,可能大家还觉得那是遥远的事,今天再说新能源车,大家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确实,新能源汽车这个事物发展的势头和速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发展得非常迅猛。我个人认为到2025年的时候,新能源汽车会和传统的燃油车形成各半的局面。再往后,我认为慢慢地新能源汽车会逐步取代传统的燃油车,当然真正的取代还会有一个较长的时间,比如说在2030年之后,特别是电池技术的进步。这一天我相信来的会比我们预计得要早、要快。

  利用调整期,迎接汽车业的更大发展

  “术业有专攻”,我更认为一个企业一定要做专、做精、做到极致。任何一个企业,在一个行当里头,不能够忽视了主业,而去更多地发展那些副业。这一点我觉得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一定要牢记。北汽是一个干出行服务和出行产品的企业,利用科技进步,来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高水准的服务和产品,这就是北汽的“道”。

  中国的汽车产业由过去的两位数增长,到近些年来的一位数增长,到今年可能是零增长,甚至负一点,确实变化很快。任何一个产业和事物的发展,它是螺旋、渐进式的,不可能保持十几年这种快速增长。所以我个人认为出现这种零的甚至负一点的情况属于一个调整期。调整期到底有多长?我认为不会太长,但也不会太短,我不认为会一年两年就调整完了,但是说长到未来不增长了也不可能。所以我个人认为大概有这么三年左右的调整期,中国的汽车产业还会大发展,市场还会更大。

  我觉得考验各个企业的关键时刻真到了,抓住这个调整期,把一些过去不太重视的地方或者短板,借助调整期,该补短板的补短板,该打基础的打基础,特别是围绕着转型下足功夫。利用这么一个调整期,抓好这个时机,去迎接下一轮的发展。

  致敬改革开放40年,一谈40年的变化,我觉得北汽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我来到北汽十七年了,从产业规模来讲我刚来的时候是几十亿,现在发展到五千亿;那时候年产销十几万辆,现在是接近三百万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几十倍的增长。现在我也在思考下一步,北汽更应该为国家,为北京市做出更大的贡献。特别是在战略上,在重要的转型上,我们这代领导不能有一点闪失。

  我从1978年上大学,到1982年毕业,整个改革开放40年,我本人既是个亲历者,也是个参与者,更是一个受益者,所以我要感谢改革开放的40年。

  企业家夜读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再次感谢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做客我们的节目,与我们分享他作为改革开放40年的亲历者,一路的成长收获,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今天的《企业家夜读》就到这里了,下期节目我们不见不散!

编辑: 王丹蕾

徐和谊:三年调整期后中国汽车业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 企业家夜读

徐和谊,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2年加入北汽集团,曾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60年领军人物”,荣获“2010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15中国杰出质量人”等奖项;2016年当选为第十二届北京市政协常委,2018年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委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