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网络视听大会首办网络视听数据论坛—— 用“移动”与“数据”为未来媒体画像

2018-11-30 10:43:00来源:泽传媒

  未来媒体什么样?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进步和媒体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化,未来媒体时代正在到来。”这是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在网络视听数据论坛上作出的分析。

  11月28日下午,以“移动优先 数据赋能”为主题的网络视听数据论坛成功为第六届网络视听大会“热身”,这也是大会首次举办以网络视听数据为主题的论坛。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副会长罗建辉在致辞时表示,网络视听数据不仅能总结过去的得与失,更能对新技术、新业务、新市场有所引领、有所推动。

  未来已来,移动必是标配

  在当天的论坛上,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合并发布了三份蓝皮书,其中一份即《中国未来媒体研究报告(2018)》,祝燕南指出,未来媒体正在到来。一是移动创新、智能创新、场景创新将成为视听媒体未来创新热点。二是区块链、5G、无界面交互等技术将带来未来媒体发展新思路、新空间、新交互。

  未来已来,数据已经告诉全行业,移动优先是一道必选题。四川广播电视台副台长王红芯例举道,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态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达到98.3%,这个数字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那就是舆论场在哪里,舆论场就在我们每个人手边的手机里。

  毫无疑问,受众对于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成为传播学的新课题,移动优先成为必然。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编辑赵随意从六个层面诠释为什么要把移动优先定为媒体战略。一,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有一个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所以谁把新闻最早发出去就是边际效应最高的。二,从传播学角度看,利用创新扩散的原理,第一个发出来会有传播倍增效应。三,从管理学角度看,效率优先策略同样适用于大众传播。四,从心理学角度看,第一印象和“首因效应”在发挥作用。五,从新闻学角度看,时效性原则仍是非常重要的。六,从营销学角度看,抢占先机战略特别重要,哪怕只是半成品,都会让市场有一个认知并得到一定份额。

  数据显示,当前用户对于各类媒介使用情况中,只有手机呈上升趋势,其余皆有所下滑。可见,移动端产品已经是也必须是媒介产品的标配。

  智能迭代 数据如何赋能

  更加准确的人脸识别以及深度分析、人工智能参与作品创作、多维度剖析受众喜好……基于大数据技术发展下媒体应用的未来画卷已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在媒体的传播中,这体现在内容和技术的完美结合上。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中,优酷的猫晚与东方卫视、浙江卫视跨平台携手,海内外同步直播,共覆盖了2.4亿用户,晚会收视率破2,电视市场占有率18%,双双位居第一。阿里文娱集团大优酷事业群总编辑张丽娜详细介绍了技术如何赋能内容创作:整个直播过程,优酷采用了智能编解码技术,把bits分配到最能产生价值的地方,此保证在同等画面质量下为用户节省更大带宽。比如对演员、舞蹈动作等主体做高保真编码,对人眼容易忽略的部分,如背景、观众席等不重要的细节信息做弱化处理。

  在优酷的平台上,这样完美融合的案例正优化一切内容生产环节。利用“鱼脑”,可以完成剧本、演员、投资人的筛选,极大减少投资的风险和偏差。完美利用机器“智能生产”,日均视频产量增长100余倍,可用率达到90%。在今年的世界杯上,优酷全网独家50帧每秒的球赛直播,辅以1080P窄带高清转码,提供独一无二的沉浸式看球体验,在法国和乌拉圭对决赛上,3分钟即自动生成了进球短视频,这些都是技术和内容完美结合的直观体现。

  大数据赋能行业发展,但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完善与人类的关系?王红芯总结为要:心中有“数”、目中有“人”。她认为,数据不是遮天之手,更不是障目之叶。应用数据能够帮助人作判断,更引发了智能化时代对于人类位置的思索。以色列的学者赫拉力提出了4C的观点----批判性的思考、沟通、合作、创意,这是未来人类智慧的核心。

  在大数据的应用上,泽传媒CEO 杜泽壮首次提出 “回音壁”的概念。他谈到,新介质端传播从数量和时效两大方面,都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传播量级。譬如前段时间斯坦·李去世的话题,在网络上阅读量达到了14.3亿。这样的传播量级,是在传统媒体时代很难想象的。于是在这样的情境下,不少传统媒体开始发力移动端,将“第一时间”转化为新媒体的“零时差”。

  “网络化的浪潮产生了海量数据,这为媒体‘回音壁’的职能提供了无数可能。”杜泽壮说,媒体不光是“采编播”,而是”采编播传收“,其中“收”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样可以实现用户画像,知道用户是谁、在哪里,在此基础上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知道他们需要、关注、喜欢什么,最终可以完成用户的引导,普及常识、传递正能量。

  那么,“回音壁”究竟能告诉我们怎样的故事?5年来,泽传媒对全国省级台新闻联播两微端在全国两会期间的表现进行跟踪,数据发现,受众已经越来越认可主流媒体在移动端的传播;近一年来,泽传媒监测数据也显示,微博的互动量呈跳崖态势,10次以下的互动比比皆是,但是今年进博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条 “龙门铣”的微博,互动量达到了10万+,这也传递出一个信息,微博的议题设置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数据讲导向、传递正能量,这也是我们企业努力的方向。”杜泽壮表示。

  这就是一个个数据赋能的故事,这就是一次次数据“回音壁”的回声。

  未来无限 人才是起点

  芒果TV副总裁易柯明同样带来的是故事,第一个故事的关键是人才是数据的真正中心。他介绍道,今年芒果TV正式成立数据管理部,也是芒果TV的数据管理元年。芒果TV从网易找到了一位数据领军人物,迅速形成了一个关于芒果TV数据管理的管理思维。这意味着全公司的所有数据体系有一个核心部分来进行管理推动,对于多个端口和万千数据有了一种重新审视的可能。“这个故事说得非常简单,就是选准一个人,用这个人来带动你的整个媒体平台的需求往前推进。”

  一切的推动力,归根结底要回到——人才。

  成就未来,技术是手段,人才是关键。行业的发展进程离不开高校对于人才持之以恒、顺应时势地培养和供给。那么如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数据思维融入到教育教学,提升学生的数据素养,提高他们的挖掘数据,选择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的能力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认为有三要点:一是要学会引用数据:要用得对、用得准、用得精、用得巧。第二是要做好数据的比较,让数据在表达中“会说话”,而不是冰冷的罗列。第三就是对接前沿的需求,开展数据研究。她认为,大数据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新闻传播的教学要告诉学生怎样研究数据、分析数据、呈现数据,用数据讲好故事。  

  没错,大数据是可以讲好故事的,那么大数据如何讲自己的故事?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所长沈浩用炫酷的方式为在场听众出了“考题”:

  先是一张人山人海的图片。如果给你一个人物,在这样图片中找到这个人,你需要几秒?“5秒钟?10秒钟?几分钟?不要跟计算机比了,计算机可以在毫秒中找到。”这是沈浩给出的答案。如果这张图是一个流失儿童的背景墙,那么大数据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帮助找到流失儿童。

  再来看一段《猫和老鼠》的视频。请问,在这段视频里,汤姆和吉米各出现了多少秒?“通过程序快速的算出,我们知道汤姆出现的次数比较多,吉米只出现了22次。”如果演员付费是按照出场的镜头来算的,那么大数据又可以帮上大忙。

  两道“考题”已有答案,但大数据究竟会有多大,大数据又可以承载多少大计算,未完待解,精彩可期……正如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品所说:数据应用技术和方法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数据评估成为网络视听行业正导向、助传播、扩影响的重要抓手。移动化、数据化、智能化正在成为网络视听的三大趋势。

编辑: 田甜

网络视听大会首办网络视听数据论坛—— 用“移动”与“数据”为未来媒体画像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进步和媒体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化,未来媒体时代正在到来。”这是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在网络视听数据论坛上作出的分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