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聚焦自贸区建设5周年】对外开放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2018-11-23 15:40:00来源:经济日报

  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我国陆续批准并建设了12个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形成由南至北、由东至西的自贸试验区试点新格局。各个自贸试验区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为根本,不断推动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上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作为国内首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被赋予了建设成为融开放和创新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任,同时,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重要节点。历经5年的“先行先试”后,上海自贸试验区已形成多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并分批次向全国推广,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2015年国务院继续批复成立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贸试验区,3个自贸试验区有各自明确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广东自贸试验区致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天津自贸试验区的目标是建成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贸试验区;福建自贸试验区率先推进与我国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化进程,建设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

  对外开放须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为此,2017年国务院批复成立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个自贸试验区。

  从建设定位来看,辽宁主要助力东北振兴和工业转型,浙江聚焦海洋战略和大宗商品,河南聚焦打造交通物流枢纽,湖北打造创新和产业高地,重庆打造西部开放门户城市,四川主打西部国际开放通道枢纽,陕西定位引领丝绸之路经济带。

  从地理布局来看,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扩展到了内陆和东北地区,这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深化。与沿海自贸试验区更多体现“向东看”不同,新的内陆自贸试验区则更多体现了“向西看”,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的文化交流、经贸合作与制度融通。

  其中,河南是“一带一路”上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建设自贸试验区以来,河南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大力开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运航线和中欧班列,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不同企业间信息的开放共享和互联互通。如今,依托国际班列的运输优势,欧洲、中亚等地的优质特色产品能更便捷地运到国内展销,实现“丝路洋货”的直达。

  四川则着力推进粮食口岸建设,打造陆路商贸物流枢纽。目前一条连接欧亚的“Y”字形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已经成型,去年蓉欧快铁开行国际班列达1012列,成为全国开行数量最多、运行最稳定的中欧班列。

  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开放通道,离不开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重要门户的对外开放。今年10月份,《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对外发布,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也是我国建设的第12个自贸试验区。

  有别于其他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试验区呈现“全域性”特点,其面积也相当于此前11个自贸区面积总和的27倍,达到3.54万平方公里。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上,海南综合原有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并进一步提出了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生态绿色发展等符合海南发展定位的特色试点内容,在战略定位上更加积极开放。

  从上海起步,到海南自贸试验区的设立,短短5年时间,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全方位和高水平区域开放新格局形成,彰显出我国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魄力与决心。未来,随着自贸试验区建设经验的推广升级,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将不断优化,开放的大门将会越开越大。(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华林)

编辑: 郅怡婧

【聚焦自贸区建设5周年】对外开放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我国陆续批准并建设了12个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形成由南至北、由东至西的自贸试验区试点新格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