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海东:脱贫攻坚路上再出发

2018-04-17 22:57:00来源:央广网

  

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新村易地扶贫搬迁新貌

  央广网海东4月17日消息 过去一年,海东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瞄准最困难群体,紧盯最迫切问题,集中攻坚,圆满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全市216个贫困村脱贫退出,1.63万户、5.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底的10.1%下降到5.8%。

  今年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海东市委二届四次全会将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重大部署。扎扎实实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互助县整体脱贫“摘帽”,全市182个贫困村脱贫退出,4.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巩固提升平安、循化两县(区)整体脱贫“摘帽”成效。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加快实施到户产业扶持项目,抓好2017年度扶贫产业园的后续建设,全面实施完成各类到户产业扶持项目,关键在贫困户的带动上做好文章,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能人+农户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防控措施,确保贫困群众长期受益。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重点抓好9308户33028人的续建项目和2574户8800人的新建项目实施工作,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和“欠账”问题,围绕改善贫困群众生活环境和贫困地区生产发展条件,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精准覆盖,一步到位。

  实施金融扶贫工程,落实扶贫信贷政策,上半年实现县级担保公司全覆盖,突出做好“530”小额信贷工作,确保“三有一无”贫困户应贷尽贷。

  实施高原美丽乡村扶贫工程,紧盯今年计划脱贫退出的贫困村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做到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卫生室、硬化道路、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安全住房、信息宽带等全覆盖,建立和完善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县乡集中处理”的长效机制。

  实施旅游扶贫工程,打造一些乡村旅游扶贫精品项目,通过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旅游企业带动,搭建产业合作、开放经营的市场化平台,发展花海景观、森林旅游、民俗文化体验、农家乐、果蔬采摘等旅游项目,增加贫困户收入。

  实施“拉面”扶贫及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开展订单式、学徒制、工匠型等形式的培训,实现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通过继续培训1000名贫困人口“带薪在岗实训+创业”的拉面匠,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的新型农民。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继续抓好贫困生15年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落实,实现贫困大学生资助全覆盖,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和教育质量提升工作。

  实施电商扶贫工程,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在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建设电商服务点,让电商扶贫惠及更多贫困群众,对今年计划退出的182个贫困村电子商务站点建设要实现全覆盖。

  实施社会保障工程,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政策以及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和各项扶贫帮扶措施。

  聚力推动深度脱贫攻坚,全市深度贫困人口占贫困人口的66.9%,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全市今后脱贫攻坚的重点就是攻克深度贫困的“硬骨头”。特别是有深度困难乡镇的乐都、民和、互助、化隆4县(区),把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历史使命和重大发展机遇全力推进。抓紧做好乐都区芦花、马厂、中坝、蒲台和民和县新民乡5个深度贫困乡镇边缘户的易地扶贫搬迁启动工作。没有深度脱贫攻坚任务的平安区和循化县也要结合贫困县摘帽巩固提升工作,划定本县(区)深度贫困村,加大倾斜扶持力度。

  突出抓好生态扶贫产业发展,加工流产业向田头村庄延伸,鼓励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农村设置“扶贫车间”“扶贫窖”“扶贫集市”,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大力发展生态扶贫产业项目。培育发展扶贫攻坚林业(生态)专业合作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参与,增加收入。要落实好1100个贫困户生态管护岗位,建立生态建设拉动贫困户增收的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在全市634个贫困村建设光伏电站,预计发电190兆瓦;各地要落实好电站选址和用地许可证,做好环评工作,争取在7月份前建成并网发电。

编辑: 周阳

海东:脱贫攻坚路上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