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这里的乡村因何有魅力

2018-04-15 15:51: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为贺州市柳家乡下湾村全貌。

  杨峭峰摄

  “以前在外打工,家中老人、小孩成了‘留守族’。今年回村承包了山地,不用一心挂两头了。”在广西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玉坡村,村民廖毛行在家门口找到了新生计。

  玉坡村是一个有着900多年历史的村庄,现存古民居28栋,是贺州市的传统古村落之一。依托特色发展乡村旅游,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到家乡。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流、人才回归的故事,每天都在贺州上演。贺州乡村有何魅力?

  特色足、品质高,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受天气影响,钟山县燕塘镇燕塘村50亩黑木耳减产,但基地负责人廖继竹信心满满:“销路不愁,算账划算,准备再扩大面积,还要建个制棒厂,收益就更可观了。”

  作为贺州市重点推广的扶贫产业,这里的黑木耳种植采取“稻耳轮作”,不仅不抢农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冬闲田,廖继竹看中的就是这一点。“政策这么好,咱还不撸起袖子加油干?”他说,种粮有直补,种黑木耳也有补贴,公司以每斤25元的价格收购,投入少,风险低,比在外打工强不少。

  阡陌纵横的田间,果树整齐排列,蔬菜旺盛生长……走进八步区贺街镇新兴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不见炊烟气,一样闻饭香”,园内的蔬菜全部无公害种植,广东客商慕名而来,每天要订1万斤有机蔬菜,村子去年入选“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发展现代农业,创建农业示范区,实现产业兴旺,是我们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贺州市委书记李宏庆表示,市里创建四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按照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要求,整合资金20.32亿元,创建示范区81个,其中55个已获自治区认定。

  绿色生态,是贺州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去年,贺州市秋冬菜面积达100万亩,总产量170万吨。正丰现代农业股份公司负责人说:“这里的供港蔬菜如此‘吃香’,关键是绿色、安全、放心。”

  保障舌尖安全,贺州下了大力。全市实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覆盖;建成广西首个供港澳蔬菜检验检疫备案基地,61个乡镇均建立流动监测站,57家企业获得“三品”认证,面积超过了20万亩,10个农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让好产品卖上好价钱。贺州与广东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合作,共建“菜篮子”基地,实现产供销优势互补。与广西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共建健康长寿产业研究院,突出科技支撑。启动供港蔬菜“直通车”项目,举办贺州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不断拓展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市场。

  懂技术、善经营,让农民成为一个绿领职业

  “过去感觉当农民低人一等,现在不一样了,有技术、有能耐才能当好农民。”在八步区贺街镇双瑞村的科技大棚内,村党支部书记刘泽辉感慨新型职业农民的“含金量”。这几年,刘泽辉先后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贫困县科技人员提升培训,学到特色农业知识,武装了头脑,开了眼界。

  “这沃柑才种了3年,因为管理到位,比其他人的长得好。”钟山县职业农民廖月生说,“以前说技术好,人家可能不服,现在我可是有证的。”廖月生亮出一本“新型职业农民证书”,这证书是他经过培训,并通过专业机构评定,才拿到手的。

  目前,贺州已有近3000名农民经过培训及考核评定,获得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涉及水果、蔬菜、水稻、畜牧等专业。

  贺州市农业局局长刘志勇说:“对新型职业农民,市里在教育培训、农业项目、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扶持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其开展规模化、产业化农业经营。”

  据了解,贺州新型职业农民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3类,设初、中、高3个等级。同时,职业农民也需要一些基本的认定条件,比如生产经营型农民,要种植粮食类作物50亩以上、水果类作物50亩以上、蔬菜类作物10亩以上等。

  “发展现代农业没有技术真不行,现在我是一名真正的职业农民了。”平桂区羊头镇的农民潘绍川,先前种了10多亩水果,由于技术跟不上,收益一直都不是很好。通过参加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他掌握了现代农业技术,果场面积越来越大。他说:“当职业农民每天和太阳对抗,人晒黑了,果变靓了,荷包鼓了。”

  面子靓、里子新,让乡村成为宜居家园

  如何让农村美丽宜居?贺州市市长林冠说:“推进乡村振兴,贺州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农村农民焕发新气象。”

  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毛笔,在钟山县石龙镇源头村,竟有几百人爱好书法,毛笔字写得像模像样。

  走进这个远近闻名的“书法村”,翰墨飘香的文化氛围弥漫开来。村口的门牌对联是本村人写的,已经有200多年历史。农民钟玉旺,每到农闲都会来到村里的文化室习字。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很多人逐渐喜欢上了书法。老年人茶余饭后,中年人忙完农活,孩子们做完作业,总是很自然地拿出笔墨纸砚练习,整村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贺州市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

  贺州还推行自筹资金、自主建设、自我管理、财政奖补“三自一补”模式,整村推进、整合项目、集中资金,加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创建美丽乡镇、美丽村屯、美丽家庭。目前,全市共建成58个自治区级生态村、483个市级生态村。

  绿树成荫,果香阵阵,鸟语花香……走在八步区莲塘镇马鞍寨的村道上,乡村景色让人耳目一新。近年来,马鞍寨村民先后自发自愿投入300余万元,开展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屋前屋后“微田园”建设,开发百香果、香菇、草莓种植基地,村民实现脱贫致富。

  结合全域旅游,贺州发展生态乡村游。朝东镇岔山村是“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当地推出“古道+古村+美食+互联网”模式,无线WiFi覆盖深山古村,同时开发古道油茶、古道梭子粑粑等特色农家美食。一时间,前来岔山旅游的游客纷纷将古道、古村的景色和美食分享到朋友圈,岔山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村”。

  目前,贺州共建有乡村旅游点41个,星级乡村旅游区11个,有32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开设民宿、客栈和乡村酒店旅馆。仅一个春节长假,贺州市共接待游客76.3万人次,同比增长31.95%;实现旅游消费4.21亿元,同比增长35.75%。

编辑: 孙丁玲

这里的乡村因何有魅力

玉坡村是一个有着900多年历史的村庄,现存古民居28栋,是贺州市的传统古村落之一。目前,贺州已有近3000名农民经过培训及考核评定,获得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涉及水果、蔬菜、水稻、畜牧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