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北京中关村 河北开新花

2018-02-25 12:11:00来源:河北日报

  记者 宋 平 庞 超 林凤斌

  阅读提示

  过去,提到中关村,它属于北京。如今,再说中关村,它已融入河北。

  这个春节假期刚过,过去在北京中关村工作的很多优秀人才,纷纷背起行囊,奔赴秦皇岛、保定、石家庄等地的中关村分园,开展基础调研,招商运营项目,管理生产企业,寻找新的商机。

  从零起步,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吸引120多家企业入驻,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150多家入驻企业年营业额达到7.85亿元,石家庄中关村协同发展有限公司也储备了一批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优质项目。

  一个北京中关村,河北多地开新花。我省多地吸引和承接中关村企业落地,不仅为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开启了发展新天地,更为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积蓄了新动能。

  吸引中关村企业落户,创业需要什么政府就配置什么

  不久前,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e谷创想空间大厦的创新服务驿站,一场特别的系列服务课开班——开发区32个政府单位主动上门、轮流坐岗,开展政策宣讲、增值服务、能力培养等服务项目,为入驻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的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像婴儿一样呵护,像亲人一样对待。”针对分园企业的发展,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创业需要什么,政府就配置什么。

  全程中关村式服务,秦皇岛天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炳林享受到了。他入驻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e谷创想空间,不仅房租有优惠,还能免费使用路演厅等公共服务空间。“在这种贴心服务下,公司创办两年多连上两个大台阶,预计今年销售收入能突破1000万元。”魏炳林说。

  前不久,秦皇岛百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大苗为一件事犯了难——一批学生来公司实习,找不到地方住。开发区科技局的工作人员得知后,马上给联系公寓,解决了实习生住宿问题。

  在分园里,更多像魏炳林、贾大苗一样的创业者体会到贴心服务。缺办公场所,分园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6到24个月的办公场地免租期。缺启动资金,开发区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和600万元人才奖励资金,专项用于对中科院项目的扶持,并与e谷合作设立5000万元的“中关村e谷秦皇岛创业投资基金”。缺应用转化市场,秦皇岛市为千方科技研发的智能交通装备,协调了3600辆出租车安装试用,将秦皇岛铭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幼视通”幼儿教育软件,在秦皇岛100家幼儿园进行试点推广。

  如今,以漫游世纪、千方科技、碧水源科技为代表的124个京津和本地高科技项目落户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实施带来的重大机遇,各地基础条件其实都差不多,吸引中关村企业入驻,更多的要靠当地自身的努力。从已经入驻的中关村企业来看,吸引企业家们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当地政府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

  吸引中关村企业,还要割舍短期利益,向长远发展看。保定市把自己花钱建设的18.6万平方米创新中心大楼和创新中心基地,完全交由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的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全权托管运营,10年内不收房租。

  正是保定的诚意,打动了中关村。信息谷托管运营以来,吸引了阿里巴巴、用友、北京百能汇通、中国技术交易所等158家企业入驻,年营业额达到7.85亿元,知识产权达到200余件。

  “四年来,在引进京津科技人才、项目过程中,为吸引优质资源要素汇聚,我省多地都出台了在一定时间内免办公场所租金、无偿提供公寓住宿等优惠政策,眼前看似并无实惠,但长远来看,受益颇多。”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说,放眼长远,注重引入创新机制、政策,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活跃当地创新气氛,带动本地产业升级,可能会比一两年的租金、税收重要得多。

  精准选择高新企业,与本地优势产业融合互补共谋转型

  十年前离开保定到北京创业,如今带着科研成果又回保定建厂发展。保定百能汇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学军的事业轨迹,见证了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带给一名科技工作者的“幸福时光”。

  2月23日,记者见到刘学军时,他正在保定中关村创新基地4000多平方米的厂房里,指挥工人调试设备、开工生产。

  这家由北京百能汇通科技有限公司出资建立的生产企业,主要制造锌溴液流储能电池,广泛应用于光伏、风能电站的储能上。目前全世界生产这种电池的企业不过五六家,产品在成本、环保、寿命上具有很大优势,而且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今年我们已锁定了一个生产订单,其他两个还在谈,销售额将实现翻番。”刘学军高兴地说,吸引我们的是中关村创新中心的品牌,在保定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企业考量的是成本,而保定市和信息谷则更看重的是这家企业与保定市产业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高度契合。

  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筹建之初,保定市与北京中关村协商,为中心锁定了新的产业方向:智能电网、智慧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

  “这两年,入驻的北京和本地企业,都严格按照这一要求筛选,目标就是要与我们的产业方向结合起来,为今后保定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积蓄力量。”保定高新区管委会副调研员孙婧说,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要想方设法招进来,千方百计培育好,针对百能汇通这类企业,还将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知识产权申请等方面给予更多便利。

  如同保定市所期望的,百能汇通入驻的第一年,就将其生产储能电池的一种轻薄塑料零部件,实现了本地化采购。而那家塑料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刘学军,因为百能汇通的特殊需求,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塑料制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了不少。

  不仅如此,刘学军也深知,作为新能源产业大市的保定,聚集着数百家太阳能、风能上下游企业。“像英利等光伏企业建设光伏电站就会用到储能电池,我们已与其市场部门建立了初步联系,下一步将深入了解客户的研发方向和需求,优化生产设备和技术,更加贴近市场。”刘学军说。

  引进一个中关村创新中心,就能让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明确方向、找到抓手。“目前入驻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158家企业,全部符合保定的产业发展方向,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支持他们融入当地产业链,与当地企业携手合作,搞好协同创新。”北京中关村信息谷产业服务部工作人员黄丽欣说。

  着力复制创新生态,加快培育新企业新产业

  2月22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石家庄中关村协同发展有限公司董事王建华就急着从北京赶到正定,筹备新一年的工作。这样忙碌的工作状态,对这位从北京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派驻到石家庄的工作人员来说,是家常便饭。去年,他们团队联合正定高新区管委会、正定县相关部门等,对正定新区、正定高新区、正定古城、正定机场等开展了为期7个月的调研,让他对石家庄的产业发展状况有了更深的了解。

  翻看调研形成的厚达300多页的石家庄(正定)中关村科技新城规划咨询报告,不仅科技新城70.49平方公里及周边区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基础情况一应俱全,连产业定位深化、产业发展组织、政策体系、投入产出分析、开发模式、精准招商数据等专项模块的产业规划都清晰呈现。

  “今年,我们的主要工作是积极导入中关村创新因素,复制创新生态,积极引进项目,为石家庄培育新兴产业贡献力量。”王建华说,目前他们已先后组织30余家重点企业到正定考察调研,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储备了一批优质项目。

  今年,他们将与石家庄市相关部门及项目所在区县合作,围绕石家庄市4+4产业布局,通过重点主导+培育扶植的形式,利用中关村资源,壮大现有产业、开辟新的产业。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石家庄市将充分发挥中关村品牌优势,通过植入中关村的品牌、文化、理念和成熟经验,营造石家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重点导入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文创旅游等产业。为此,石家庄市将与正定县政府、正定高新区管委会共同推动石家庄(正定)中关村协同发展创新中心建设,发挥其产业组织及统筹带动作用,并推动设立石家庄(鹿泉)中关村协同发展创新中心,依托区域内成熟项目以及成长型产业,培育高新企业和新兴产业。

编辑: 王文伟

北京中关村 河北开新花

从零起步,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吸引120多家企业入驻,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150多家入驻企业年营业额达到7.85亿元,石家庄中关村协同发展有限公司也储备了一批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优质项目。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筹建之初,保定市与北京中关村协商,为中心锁定了新的产业方向:智能电网、智慧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