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威胁”?不,中国机遇

2018-02-05 10:36:00来源:人民网

  本报记者 张 红

   将中国视为“军事威胁”、指责“中国渗透”、挑中国援建太平洋岛国的“错儿”……近来,国际舞台出现了一些杂音。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人想法设法挑中国的刺儿,一时间把国际舆论场折腾得有几分乌烟瘴气。幸运的是,世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断有人仗义执言,大声驳斥这些毫无道理的谬论。普遍共识是,中国带给世界的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向中国道歉”

   “部长女士,你应该为你的傲慢向太平洋岛国道歉,向中国道歉。”这是最近萨摩亚《新闻连线报》社论文章的呼吁。

   不久前,澳大利亚国际发展和太平洋事务部长康斯塔·费拉万蒂-韦尔斯对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援建项目发表了侮辱性言论。这引发了太平洋岛国的集体驳斥。

   萨摩亚总理图伊拉埃帕予以严厉驳斥。《新闻连线报》社论则回应称,许多远离家乡的中国援助人员与萨摩亚人肩并肩一起工作。作为技术援助的一部分,他们还将许多专业技能传授给萨摩亚人。

   《卡尼瓦新闻》引用汤加司法大臣法奥图西亚的话表示,澳大利亚帮助不了太平洋岛国,“澳大利亚指责中国帮助贫穷的、急需帮助的太平洋岛国,这令人感到悲哀。”

   更让韦尔斯尴尬的是,《澳大利亚人报》1月30日披露,一个主要由澳政府出资的瓦努阿图基建项目已经成为该国“最具灾难性的”援助项目之一,不仅工期大大延长,预算严重超支,而且工程质量很差。

   “中国对瓦努阿图的态度与澳大利亚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把我们看作平等的伙伴,认真对待我们的请求,中国人视我们为朋友,而非客户。”《瓦努阿图每日邮报》媒体总监丹·麦加里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针对炒作“中国威胁”的声音,澳大利亚国内也不乏驳斥声。《澳大利亚人报》报道称,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最近高调“灭火”,致电萨摩亚总理图伊拉埃帕,就韦尔斯的言论进行解释。此外,毕晓普强调,澳大利亚并没有把中国视为军事威胁,并表示会继续与中国合作,包括联合演练等皆不会有变。

   相似的舆论对峙也发生在菲律宾。

   《菲律宾商报》2月1日一篇题为《不必担心宾汉隆起科研》的评论文章称,菲律宾政府为中国“科学号”海洋科考船赴宾汉隆起进行海洋勘察开绿灯,值得赞赏和支持。文章称,中国在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是世界一流的,因此能与中国进行合作研究,觉得无比荣幸和兴奋。对于菲律宾国内一些别有用心者的炒作,文章批评称,一些别有居心的政客和学者唯恐天下不乱,硬将一场纯科学的勘探项目与政治挂钩。他们的思想依然停留在冷战时期,该消停一下了!

   “我们的经济正在自杀”

   “我们的内阁部长向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发起挑衅,让我觉得我们的经济正在自杀。”澳大利亚政论家格雷厄姆·理查森1月31日在《澳大利亚人报》发表文章说,“澳大利亚一直对中国说‘不’,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亚投行,澳大利亚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我们对有关中国影响力制造了很大的噪音以激怒中国人。而所有这一切针对的,是一个对我们国家贸易总额贡献达25%的国家。”

   中国经济发展为世界带来机遇,这已经成为普遍共识。新一轮对“中国威胁论”的疯狂炒作引起了各方关注。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30日文章称,人们应当认识到,全球贸易投资的基本推动力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西方不再是施舍者,而是要恳求参与中国的非凡增长。然而,西方商界许多领袖仍然在更大程度上把中国视为威胁,而不是潜在的搭档。

   事实上,诸多国家都已经或者正在努力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据德国《柏林晨邮报》网站1月29日报道,中国市场对德国汽车制造商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咨询公司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调查结果,大众、戴姆勒和宝马公司去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他们销售总量的34.9%。

   1月31日至2月2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访华。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英国媒体的报道焦点可概括为四个字:对华贸易。数据显示,2016年,英国对华进出口总额接近600亿英镑,贸易赤字逾250亿英镑。

   随同梅访华的,有负责与欧盟之外国家谈判的英国国际贸易大臣福克斯,还有50名来自金融界等的企业负责人。路透社报道引用中英贸易协会总裁卢墨雪的话说:“英国得抓住机会。”

   彭博新闻社则从中国人出境旅游的爆炸式增长中看到了机遇。据彭博新闻社网站1月29日报道,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16年,中国人境外旅游支出增至2610亿美元(占世界市场的21%),较2015年增长12%,是十年前的11倍。2016年,出境旅游人数增加6%,达到1.35亿人次。诸如此类的数据巩固了中国自2012年以来一直拥有的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地位。

   报道指出,跨国连锁酒店、旅游服务公司、航空公司以及外国奢侈品牌零售商都应该从这一趋势中受益。而且,中国人出境旅游是中国人海外投资和消费的先兆。这将有助于在目的地国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为人类福祉做贡献”

   中国正在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坚定推动经济全球化、积极推动巴黎气候协定、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用自己的智慧与担当为世界勾画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对西方妖魔化中国的言论,这一切正是最好的回应。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文章称,中国谋求扩大自身经济利益无可厚非,美国和英国在20世纪也是一般无二,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西方国家不应把中国的行为歪曲为“谋求统治世界”,而应将其视为挑战与机遇并存。

   英国亚洲之家主席葛霖近日在香港《南华早报》网站发表文章《在美国步履蹒跚、欧洲走向衰落之际,向东看到未来》。文章称,中国正在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经济发展项目。当然,它将需要花费几十年时间,但整个欧亚大陆的连通性将大大提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动商业并为人类福祉做贡献。

   世界看好中国。

   美国《华尔街日报》1月29日报道,根据中国美国商会最新的年度调查,相比一年前,美国企业对中国的商业前景更加乐观。这份对411家企业的调查发现,46%的企业相信未来3年中国政府会致力于进一步放开外国投资,这一比例高于去年的34%。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1月30日刊登《中国崛起势不可挡》一文,作者为前高盛资产管理部主席吉姆·奥尼尔。文章称,中国近期公布的2017年国民生产总值数据证实:中国戏剧性的崛起没有放缓,中国在国际经济中也越来越重要。

   中国不断展现大国担当。

   彭博新闻社网站报道,中国领导人先是在1月22日致信一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议,要求建设“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1月26日,中国发布首份北极政策白皮书,提出了“冰上丝绸之路”。这一标志性计划由此成为真正的全球方案。

   正如葛霖所说,在19世纪的美国,针对那些雄心勃勃者的口号是“去西部吧,年轻人”。对21世纪来说,这个口号无疑应该是“去东方吧,年轻人”。

编辑: 王丹蕾

中国“威胁”?不,中国机遇

将中国视为“军事威胁”、指责“中国渗透”、挑中国援建太平洋岛国的“错儿”……近来,国际舞台出现了一些杂音。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人想法设法挑中国的刺儿,一时间把国际舆论场折腾得有几分乌烟瘴气。幸运的是,世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断有人仗义执言,大声驳斥这些毫无道理的谬论。普遍共识是,中国带给世界的不是威胁,而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