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厅官”曲建武的辅导员“不了情”

2017-12-28 21:07:00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大连5月23日电 题:“厅官”曲建武的辅导员“不了情”

  新华社记者蔡拥军

  2013年,55岁的曲建武辞去正厅级职务,当了一名没有级别的大连海事大学辅导员。

  带着一份不解,记者日前走进了曲建武的办公室。

  “有些人可能认为,你是不是犯了错误?”曲建武知道别人会有这样的误解,但他义无反顾地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他说,别人没当过辅导员,可能不理解辅导员和学生、家长的感情,“我1983年家访过的学生,到现在30多年了,有的家长还跟我保持着联系。不当辅导员,不去家访,你不知道人家家长对你寄予了多大的厚望!”

  1982年曲建武从辽宁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当上辅导员,此后担任过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学生处长、校党委副书记等多个职务,2004年调任辽宁省高校工委副书记,后来兼任省教育厅副厅长,他一直做的是学生工作。在他2013年辞去“厅官”到大连海事大学担任辅导员之前,有人一直以为他在开玩笑。“我要完整地再带一届学生。”他说。

  辅导员工作在许多人心目中并不起眼,但在曲建武的眼里,这个工作太重要了。他认为,好的辅导员可以帮学生把握人生成长的方向,“一个学生,离开学校时,知识有欠缺,将来可以弥补,但如果灵魂朽掉了,几乎无法弥补。如果一个学生带着错误的价值观离开学校,对社会没什么好处,反而他能耐越大,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也可能越大。”

  给学生专业知识是必要的,比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生活的意义。曲建武说,大量的实例证明,人文精神可以成为成长的力量,现在高校教书方面问题不大,但是育人方面还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针对性,曲建武认为家访是解决针对性的有效手段,他在辽宁省教育厅工作时就力推“千名辅导员万家行”等活动。辞职到大连海事大学后,他还要代课,但仍尽可能地利用出差等机会家访,目前他已经走访了23个家庭。

  有时坐面的跑崎岖不平的乡路,有时自己开车日夜兼程,曲建武的付出,换来的是学生母亲连夜亲手缝出的鞋垫,以及“遇上您这样的辅导员,真是我们的幸运”这样发自肺腑的感激。

  “家访是老师和家长互相教育、感动的一个过程。”曲建武说,辅导员不辞辛苦进了学生的家,家长会很感动;家长对辅导员的态度,同样会让辅导员很感动。通过家访,辅导员、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会更顺畅,思想政治工作就不会是泛泛的空谈,就能春风化雨。

  新生刚入学,曲建武就为他们一一建立电子档案,请每个学生写下自己的大学梦想和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为尽快了解每一名学生,他开学之后每天请学生在食堂吃饭;每个学生生日,他会根据学生特点写下数百字的祝福和嘱托;端午、中秋等节日,他会给每个学生送上粽子、月饼等礼物;自己掏钱,给学生们买8000多元的人生励志书籍……

  根据年轻人的喜好,曲建武充分利用微信、短信、博客等方式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遇有热点问题,他及时跟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正确看待。3年多来,他给学生发了200多万字的微信、短信,而学生发给他的也有数十万字,保持了良好的互动。这给曲建武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每天他们都围绕在我的身边,他们的笑声、匆忙的脚步声、朗朗的读书声,奏响了我人生最美妙的乐章!”

  曲建武办公室的沙发上,放着二三十件刚从干洗店拿回来的衣服。记者发现,这些大多全新的衣物,并非曲建武自己要穿,而是从家里找出来要送给一名家境困难的学生的。

  尽可能帮助困难学生,是曲建武的一个重点工作,新生入学时他开的第一个座谈会,就是困难学生座谈会。他告诉困难学生:“谁也不能饿着肚子进步,一定要找我,只要找我,我不能管你吃好,但肯定管你吃饱。”

  困难学生家中亲人患重病,他总是毫不迟疑地出手帮忙。发给一个学生的微信中他说:“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事就跟我说,千万不要客气,就是为了你们,我才选择了辅导员,你们不找我,我就没有什么价值了,也就失去了我生活的意义。”

  辞职3年,曲建武没有一丝后悔,有的是满满的自豪。“我这辈子就干了一件事——学生工作,我要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块原野上划上我人生的句号!”曲建武说。

编辑: 吴海波

“厅官”曲建武的辅导员“不了情”

别人没当过辅导员,可能不理解辅导员和学生、家长的感情,“我1983年家访过的学生,到现在30多年了,有的家长还跟我保持着联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针对性,曲建武认为家访是解决针对性的有效手段,他在辽宁省教育厅工作时就力推“千名辅导员万家行”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