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这不是科幻电影,来看改变世界的中国“黑科技”

2017-12-22 09:03:00来源:新华社

  利用可穿戴设备实时识别人的思维活动,用意念控制电灯、窗帘、加湿器等家用设备……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中国企业研发的“黑科技”。

  在全球正在经历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以创新寻求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正逐渐从“跟跑”到“并行”甚至在某些领域“领跑”。

  创新气质

  新时代,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创业也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如今,每年有40多万中国留学生回国,寻找心中的创业圣地。

  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人中心科学家李耀回国后,创立了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微创手术机器人及医学辅助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临床应用。

  “目前国内这一领域基本是空白,被国外企业垄断。”李耀说。目前,博恩思的专科手术机器人已完成样机试制,产品预计2019年投放市场。

  李耀坦言,回到成都,感到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已不同于记忆中“少不入蜀”的闲适安逸,“现在到处都能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活力,分秒必争,一大批勤奋努力的年轻人在做一些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颠覆性技术创新,正让一大批创业者脱颖而出。

  8月18日,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在广东深圳柔宇科技总部展示应用了柔性传感技术的柔性键盘。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与李耀相比,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的创业之路起步更早。2012年,29岁的刘自鸿拉上几个小伙伴,在美国硅谷、香港和深圳同步创立柔宇科技,专攻柔性电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深圳,他见证这家企业只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就从一个想法,发展成估值30多亿美元、全球成长最快的“独角兽”企业之一。

  这是广东深圳柔宇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0.01毫米彩色柔性显示屏(柔宇供图)。新华社发

  “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让人们更好地感知世界。”刘自鸿说。柔宇2014年发布了国际业界最薄、厚度只有0.01毫米的彩色柔性显示屏,并研发出新型柔性电子传感器、Royole Moon 3D头戴影院等产品,已在国内外储备1500多项核心知识产权,并将产品销售到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在催生传统制造业的“基因突变”。

  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深刻变化,一度让沈阳远大集团的传统业务遭遇挑战。这家以电梯、玻璃幕墙起家的民营企业,近年来投入巨资建设科研园开发平台,让科技人员最高享有70%收益权,迅速聚集起海内外500多名科技人才,在减振降噪、模拟仿真、超声波等技术领域接连取得重大突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我们要通过创新发展模式为企业装上‘永动机’。”集团党委书记贺先文说。

  逆袭密码

  十年前,世人很难想象中国会在创新方面步伐那么大。

  11月1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台蒸汽发生器顺利吊至5号机组反应堆厂房16.5米平台。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大量生产出口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发展付出了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5月25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我们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相比,在科研开发能力和原创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不足以充分支持企业实现国际领先。”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说,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为了“补短板”,公司在2007年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坚持创新驱动,自此诞生了“华龙一号”核能发电机组等一批重大研发成果,传统能源领域和新能源领域的创新不断“开花结果”,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这是珠江钢琴集团的立式钢琴装配生产线(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伴随着恺撒堡牌专业高档钢琴发出的优美旋律,珠江钢琴集团正在逐步从传统制造型企业成长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与国际一流品牌同台竞技的擂台上展现中国魅力。这家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上市企业正迅速向数字音乐、教育培训领域拓展。珠江钢琴集团负责人说,我们在技术、质量上已经同日韩企业比肩,下一步目标是赶超欧洲顶级品牌。

  珠江钢琴集团的工人对立式钢琴进行音色整理(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在大连开发区一处单体面积近6万平方米的厂房内,一台台自动售酒机陆续下线。触屏、扫码、下单……不到半分钟,一杯酒就“出锅”了。“这款自动售酒机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基本照顾各类消费者的喜好,而且论两卖,比如可以买一两白酒加二两黄酒,省去大家买瓶装酒没喝完的烦恼。”站在公司最新研制的自动售酒机前,大连富士冰山自动售货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选施告诉记者,没有新产品,企业根本玩不转。“我们现在不是缺订单,而是订单太多但产能有限,不敢接单。”

  从人才、资本等创新核心资源的集聚到政策环境和公平市场的构建,中国已逐步形成良性运转的创新“生态圈”。

  柔宇初期的快速发展就受益于广东省的“珠江人才计划”和深圳市的“孔雀计划”。刘自鸿说,这些政策让团队能够把更多精力放在技术研发上,企业才得以在初期快速成长。

  刘宏亮是本钢集团重金引进的高端人才。在同国际同行激烈竞争中,他带领的团队研制出2000兆帕级超高强韧性热冲压成型钢并实现量产,成功应用于新能源电动车上,为这家百年企业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提供了踏脚石。刘宏亮说,集团与东北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聚集了本领域内“最强大脑”,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大幅提高。

  政策支持加上庞大的潜在市场前景使得中国的“独角兽”企业快速增长,推动全球资本加速向中国集聚,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股权投资市场。创投市场的火热反过来又刺激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与世界的碰撞

  像李耀和刘自鸿一样在中国创业的人不可计数,他们大多具有这样的特质:年轻,拥有敢于变不可能为可能的闯劲和一定的技术积累,善于整合全球资源,具有全球视野和担当。

  11月14日,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在广东深圳柔宇科技总部。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刘自鸿说,刚进入柔性电子领域时感觉自己身处一片“无人区”,而现在乐于见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这一领域。“我们希望将柔性显示、柔性传感这样的平台型技术与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机器人、建筑装饰等不同行业合作,用‘柔性+’理念共同打造开发新产品。”目前,柔宇科技与多家企业合作的“柔性+”台灯、沙发和智能家居等产品陆续落地投入量产。

  这些创业者也坦言自己在走向世界市场过程中面临着激烈竞争,一方面是国内同行陆续“出海”形成的竞争,另一方面来自国际同行。

  对此,邹磊表示,有竞争才有产品和服务的改善与创新,市场和用户总是有的,关键是企业能否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强调合作,发挥各自优势。

  邹磊说,由于法律法规和文化环境不同,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难免“碰壁”,熟练掌握国际规则和当地法律法规有利于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长期发展。

  令刘自鸿感到鼓舞的是,今天的中国企业已经有能力吸引和组建国际化的团队。目前,柔宇已经聚集了一支超过1500人的国际化团队,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面对世界舞台的挑战,多元化的人才团队不仅有利于公司把握不同的市场,也让大家带着不同的思维方式碰撞出更多的创意。”刘自鸿说。

  记者:王亚光、刘东凯、叶建平

编辑: 王文伟

这不是科幻电影,来看改变世界的中国“黑科技”

在全球正在经历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以创新寻求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正逐渐从“跟跑”到“并行”甚至在某些领域“领跑”。